无量寿经讲记文字版
发布时间:2022-12-08 19:38:19作者:佛缘网念诵无量寿经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清理,使我们的邪念和戾气得到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怨恨和阴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清明和坚定并充满阳光,而且通过念诵无量寿经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苦闷,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那么无量寿经讲记文字版的内容是什么呢?
无量寿经讲记
法藏比丘的赞颂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卅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卅:
佛有十大名号: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也是每一尊佛共通拥有的称号。
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从锭光佛时开始,亲近供养了五十二尊佛,到了第五十三尊佛,也就是世自在王佛时,有一位国王,听佛说法之后,法喜充满,因此发无上心,捐弃王位,舍俗出家而作沙门,号为法藏。所谓「无上正真道意」,就是发了成佛的大愿。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是形容法藏比丘的才高能强、智慧勇健,均非世人所及。而他来到世自在王如来处所,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向右绕佛三圈,合掌跪下,以偈赞颂佛的功德。
一、赞佛功德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这四句偈是形容佛的身相光明庄严。「光颜巍巍」是指佛的面容发出紫金色的光芒,令人觉得崇高伟大;「威神」是指佛的威德不可思议,威仪万千,让人觉得无法衡量、无与伦比,不能侵犯。
我曾经看过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画的漫画,把大人物画得很大,小人物画得很小,而问他:「人体都是差不多大的,为什么你画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尺寸差距这么多,岂不是与事实不符吗?」
他说:「师父,事实上,一般人看到大人物时,总感觉自己很小,大人物很大,所以我是画出大家心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
他又说:「师父,我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平等,我画的是人心的感受。」
诸位是否也有这种感觉?看大人物就觉得他比你大,或者认为自己是大人物时,就觉得自己是个巨人。以菩萨眼光来看佛,一定觉得佛是巍巍然、威神无比,不同于一般常人。事实上在佛经里所描写的佛,不论是化身、报身,也都比一般的人及天人,要大得多。
「如是炎明,无与等者」,炎是两个火字重迭相加,火有火焰、光焰的意思,光焰上再加光焰,就是表示非常光明,世上没有任何发光的东西,可以跟佛身的光焰相比拟的。
日月摩尼,珠光炎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这四句偈是在说明:若用世间最光明的东西,例如日光、月光、摩尼宝珠光,与佛身相的光明对照相比的话,世间的一切光,就会黯然失色,简直就像黑墨一样。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佛的脸上放光,无与伦比,佛所宣扬的妙法,音声响遍十方诸佛国土。
有以「佛面犹如净满月」来形容佛的面孔如八月中秋夜晚的明月,清净、圆满、明亮、清凉;然而中秋的月亮表面还是有一些黑影,佛面却是毫无瑕疵的。
法藏比丘不仅赞叹佛的面相、身相,更赞叹佛在说法的法音,那是世出世间的「正觉大音」,不是凡夫众生的世间音,也不是二乘圣者的出世音。
基督教的《新约》,将基督的教义称为「福音」,佛教则把佛法,称为大觉者的「法音」。福音的「福」对佛教徒来说,只是修人天福报,最多是享受天界福报;可是大觉世尊的法音,是帮助众生除烦恼、越三界、出苦海、成佛道的智慧,故名为正觉大音。
「响流十方」意思是,只要有佛出世、说法、度众生,十方一切佛国净土的诸佛及诸有情,便会知道有这一尊佛在说法,如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说法,十方无量诸佛的世界,都知道有佛出世、有佛说法。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这是赞叹佛的所有威德,包括持戒、闻熏、精进、禅定、智慧等,都比一切大小乘的圣者稀有殊胜。
佛是持戒最精进、最圆满、最究竟的人,圆满成就一切大小乘的净戒。凡夫持戒是坏事不做;菩萨持戒是不得做坏事,也不得不做好事。小乘人持戒,仅要求身口二业不作恶;大乘菩萨持戒,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大小乘圣者,都有道共戒,自然不犯恶业,但唯有佛的戒德庄严,已经圆满无缺,故称「无侣」。
「闻」是听到的意思,对凡夫来说是听佛法,在诸佛菩萨来说,则是听闻众生受苦、求救的声音。凡夫的耳朵就是喜欢听人家赞叹自己的话,也善听所有人批评别人的话;但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学诸佛菩萨,听闻法音,听闻众生受苦受难的声音,而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帮助他们。
「精进」就是永远不懈怠的意思。懈怠和精进是相对的,如果应该做、能够做,却不去做,或是心存现在不做,下次再做,甚至今天不做没关系、今生不做也没关系的心态,就是懈怠。相反的,精进则是充分利用每一个现在,乃至于每一分、每一剎那的现在,努力持净戒,努力闻佛法,努力修禅定,努力增智慧;虽然只有诸佛菩萨才能如此精进,但我们凡夫也应该尽力学习,尽力去做。
「三昧」是指在禅定的功用,亦即心中无杂念,便能不受外界的任何困扰。
「智慧」分为有漏与无漏。凡夫以自我为中心,纵然很聪明,还是有我执在,所以是有漏的智慧;大菩萨没有自我中心,具备无漏的智慧;佛则是圆满的觉者,所以是无人能及的一切智者。
「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是因为世尊具备戒、闻、精进、三昧、智慧的五种条件,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者中的最上圣者,所以佛的威德,殊胜稀有,无人能比。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崖底。
这是形容世自在王如来的智慧。「深谛」就是彻底的认识和了解;「善念」是非常深刻的忆念着,也就是深刻的理解而经常不忘「诸佛」所说的「法海」胜义。法就是由诸佛所证所说的道理,让我们听了以后,照着学习,照着实践,也照着去如实修证。「海」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广大无际,第二是深厚无底,是形容佛法无量无边;虽然诸佛所言说的法有限,但是其法义内涵是无限的。
诸佛的法海,包括十方一切诸佛所证所说的种种法,可分成义海和理海,所有有关佛教的名词,称为「义海」,亲自实证如来的法身,称为「理海」;通达无量法义,是为深彻义海;如能修行佛法而达明心见性,那就是实证理海;义海属于思辨,理海出于经验。
如来对于高深奥妙的诸佛法海,都能透彻体会,达于崖底。这是赞叹如来的智慧宏深,无障无碍。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无明」是烦恼的根本,无明会障碍善根,令人不起智慧;而由无明所产生烦恼的现象,就是贪瞋痴三毒。
所谓「无明、欲、怒」,实际上就是指的愚痴、贪欲、瞋怒,称为三毒。众生在没有成佛之前,永受烦恼困扰。有烦恼,受困扰,竟不自知是烦恼,便叫作无明。有的人,天天觉得很欢喜、很高兴,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不舒服的,还认为这就是没有烦恼;但其实天天都在贪、瞋、妒嫉、怀疑中打滚,却不知道那就是自害害他的烦恼,就是无明。佛则是无明根断,烦恼已尽,永无三毒了。
「人雄师子,神德无量」,这是形容佛的威德、威神、法的威力,无量无边,像人中的雄狮。威武、勇猛的狮子,称为百兽之王,而佛是众生之中的法王,说法如狮吼,一切众生听到了佛的法音之后,都会弃邪归正。
功德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在《涅槃经》里面提到佛有三种功德:般若德、法身德、解脱德;以般若证法身、得解脱,叫作三德圆明。佛的功德广大,是无法衡量的,所以称为「功德广大」。所以,听闻佛法,比听闻其他学问的功德要大,因为佛的智慧,是从佛法的修证而得到的,而且佛的智慧是最深广最圆满的。
佛的功德无量,而凡夫之人能有什么功德?给人一碗饭吃,给人一件衣服穿,给人一点钱用,救人一条生命,这都是功德,是救人色身、肉体的寿命,功德当然很大;但如果能布施佛法,则是救人法身的慧命,这样的功德更大;又如果能用佛法自度自救,救度一切众生,便是修行菩萨道,这样的功德最大。若仅以佛法自利,顶多是「有修有证」,若能利益众生,则名为功勋,亦名功德。
「光明威相」,是形容佛的慈悲光及智慧光,包括照亮众生世界的慈悲光,以及破除众生无明的智慧光。如果只有智慧而慈悲不足,那是修小乘的人,小乘人也有慈悲,只不过没有像菩萨及佛那样永远度众生的大慈悲。
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都是威神庄严相,由于佛有光明和有威德的相貌,以及智慧深妙能如狮子吼般的说法,因此能震动大千世界,唤醒六道昏蒙。
一个太阳系等于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叫作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作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作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共有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层次,所以又叫作三千大千世界。
每一尊佛弘化的范围叫作一个大千世界,释迦牟尼佛弘化的世界,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而释迦牟尼佛的色身,是为了度化娑婆众生而来,除了地球世界之外,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里,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个化身。
二、发愿作佛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此偈是法藏比丘所发无上菩萨心的正愿,前面都是赞叹世自在王如来的各种功德,现在是法藏比丘自己发愿,愿他自己成佛,而且希望:他在成佛后的功德、智慧、光明,都能跟法王一样。
法王也是佛的别称,世自在王佛是法王,阿弥陀佛是法王,释迦牟尼佛是法王,药师佛等也都是法王。因此,在西藏凡是转世的大成就者,都被誉封为法王;但此处所指的是佛,也唯有佛,才是真正的法王。
「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有两层意思:1.自己本身已经由于佛法而度脱了生死。2.使得如法修行的人,也都能度生死苦海,获得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
为完成圆满的佛果,先要修行六度,就是首先以布施调整自私心,长养慈悲心,再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无漏的智慧。
「三昧」,梵文Samādhi,就是定、等持、现法乐住、息虑凝心等的意思。可解作禅定,也可解作任何一样的修行,到究竟的深处,都能成为定慧不二的三昧。法门无量,每一法门都能让我们通向涅槃、解脱,任何一项成佛的修行法门,精进不懈,都能得智慧,都能得禅定,所以门门都能成为三昧;其实若和清净的智慧相应,做任何事都能得三昧。
六度之中的每一度,若与智慧相应,都能成为三昧。有人说布施最容易做,人人都会,但唯有不求回馈的无相布施,不着相,不问有没有功德,才是大功德,才能得布施三昧。
有人认为,持戒只是修人天福报,这只讲对了一半,那得看你持的是什么戒?用什么心来持戒?以求取人天福报的心,或者怕下地狱受苦报的心来持戒,顶多是得人天福报而不得持戒三昧;若能不为求取什么而严持佛戒,就能得持戒三昧。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这是说,阿弥陀佛发愿自己一定要成佛,要好好地依愿修行,普度众生,使得一切有恐惧的众生,能够得到最大的平安。
生命是一种果报,应该要受的,逃也逃不掉,不该得到的,求也求不得。知道了佛法,受用了佛法,就不需恐惧;何况对于学佛的善人,尚有诸佛菩萨,以及护法天神的日夜护持。
三、坚正求道
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
这段经文是说,假如有人供养无量无数诸佛,还不如求无上菩提,行菩萨道,学习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心,坚定不退。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心是要在他成佛以前,度无量众生,成佛以后还是要度无量众生。
「求道」便是发菩提心,求无上佛道。但是初发心容易,长远心难持,一般人常因少许委屈、打击、挫折就会气馁、退却。若真的道心坚固,则任何威胁、利诱、阻碍、骚扰,都不会动摇他的菩提心,这才是真正「坚正不却」了。
因此阿弥陀佛告诉我们,供养无量无数恒河沙数一切诸佛的功德固然极大,还不如道心坚固,更加重要。因为供养诸佛只得福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坚正不退,才能成熟无量众生,共成无上佛道。
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剎土,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
十方诸佛的数量,就如恒河中的沙子,多得难以计算。而每一佛都有一世界,一尊佛的世界,就是一个国土,亦名「剎土」,梵文K?etra译为剎,意为土田,也就是「国土」的意思。
「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剎土」,这四句话有两层意思:1.有佛住世的世界,多得像恒河沙数不可计数;2.还有无佛教化的世界,也多得不可计数。
不论在有佛世界或无佛世界,阿弥陀佛都要发愿用慈悲及智慧的光,普遍照耀每一个国土。像这样的精进力及威神力,是很难以算数譬喻所能度量的;在任何一个国土中,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也是大得无法用数字去衡量的。我们每一个众生,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不管是人,乃至地狱、饿鬼、畜生,有形的、无形的,都已间接或直接受到阿弥陀佛的慈光普照,功德难量。我们学佛的人,也应该学习阿弥陀佛的精神,将所学到的佛法,分享他人,也算是代佛放光,而这份悲智之光,植于八识田中,未来有机会随时可以发芽生长,一直到成佛为止,不断的成长,影响自己、影响他人、影响一切众生,也可说是无可称量。
四、严土熟生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悯哀,度脱一切。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这是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如来说:「当我成佛时,成就的佛国净土是所有一切国土之中最好的。」这里的「第一」,有两层意思:一是阿弥陀佛的佛国净土,和娑婆世界,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诸佛世界比较,是最庄严殊胜的。二是因为十方世界所有无量诸佛,都在赞叹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都在鼓励所有的众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本经称为安乐世界,其土所有的众生,都是诸上善人,都是得不退转的菩萨,都是所作已办的阿罗汉。其实在阿弥陀佛的世界,那些声闻圣者,实际上也是佛菩萨化现,乃至所有的鸣禽,也是佛菩萨的化现,《阿弥陀经》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所以在阿弥陀佛国土里,一切众生,都很奇妙。弘扬佛道的地方叫作「道场」,庄严殊胜,超越一切国土的道场,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国如泥洹」,泥洹是梵文Nirvā?a的音译,意谓寂灭、圆寂、圆满、寂静,看到净土经典里描写的佛国净土,有那么多的庄严景物,进入那个净土之后的人,就得解脱而住在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里。在那个净土里的众生,身体是由莲花化生,而西方安乐世界的莲花,是永远不雕谢的,但其一切境界的一切景物,看似有相实即无相寂灭。
法藏比丘在成佛之后,经常怜悯和哀念娑婆世界一切的众生,对于那些还没有生到安乐世界的、尚没有证到涅槃的、尚没有解脱苦难的一切众生,阿弥陀佛都要度脱他们。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稳。
这四句是说,当法藏比丘成佛以后,所有十方国土中往生安乐世界的一切众生,心中一定生起清净无染的喜悦,到了彼国,便在安稳中享受解脱自在的快乐。也就是说,彼国众生,外无苦迫煎熬,内无三毒攻心,所以称为「快乐安稳」。
幸佛信明,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幸」是期待的意思,有希望、促成的意思。法藏比丘发愿要成就庄严安乐世界,以安乐世界来成就所有愿生彼国的众生,希望世自在王佛相信他所发弘愿,给他信心、给他光明,他要尽自己一切力量,完成悲愿。「力精所欲」的「欲」,跟贪欲的欲不一样,这是无私悲愿而非自私欲望,所以学佛的人应该要学习着:自私的贪欲不可有,弘法的悲愿不能无。
「十方」的诸佛「世尊」都是智慧无碍的,法藏比丘祈请诸佛世尊作证,愿十方诸佛,永远都知其心行。
假令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处身于被诸种苦毒煎熬的五浊恶世之中,凡有贪瞋痴等烦恼众生所在之处,法藏比丘就到该处,精进不懈利益众生,修种种忍辱行,永不后悔。这是说,法藏比丘在因地时,为了要成就安乐国土,以及成熟无量愿生其国的诸众生等,所以发愿: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
明末蕅益大师,便曾受此经感动,也发了四十八愿。现在诸位菩萨来听此经,也应学习阿弥陀佛这样弘深的大悲愿心;为了成就安乐世界,为了成熟众生,就得从现在开始,于诸苦毒环境之中,勇猛精进,难忍能忍,永不退心,永不后悔。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无量寿经讲记文字版的一部分内容,其实念诵无量寿经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和美满,使我们的灾劫和苦难得到消减,而且通过念诵无量寿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德,使我们能够求有所得。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