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本愿念佛讲话-第四讲(二)

发布时间:2020-04-28 14:42:34作者:佛缘网

本愿念佛讲话-第四讲(二)

圣苏法师

第四讲答 疑 (之二)

昨天,也有一位居士谈到中道不中道。什么叫中道?佛讲中道,佛的名号还不中道吗?佛是最讲中道的,佛的名号当然是最圆满的中道了,这就是佛的中道实相──没什么好讲的。如果佛的名号都不中道,他不骗你了吗?南无阿弥陀佛要救度你,不谈什么“中”,也不谈什么“边”,他就是要救度你。能领受弥陀的本愿名号,一切的佛法在你内心都活动起来了。

你虽然是无智之人,可是能够潜通佛智,因为明信佛智之人,能暗合道妙、潜通佛智,所以,讲出来都是弥陀的本愿救度,当然是决无错谬的,十方诸佛都要赞叹:“哎呀,这样的众生是一朵大白莲花,这样的众生是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平等的人,这样的众生也是我护念的对象。”为什么?你是一个明信佛智的人哪,是一个决定要成佛的人哪,当然是要护念呐!这就不可思议啦。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给予我们这么崇高的荣誉,都颁发荣誉证书给我们了。

可是,我们还嫌弃,还不要,还要去学别的东西!那只能等你撞得头破血流、皮开肉绽,最后实在是毫无办法了,只好乖乖地跑来,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啊。

临行送君无多字,

一句弥陀做大舟。

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救度你,到这个时候已经是撞得焦头烂额了。众生就是这样,撞来撞去。对我们恶世凡夫来讲,一切的法门撞过去,都是一扇钢门,“砰”地撞上去,结果呢……

有一位同修讲了这样一段感人的话:“我一开始出家的时候,希望到山里边静静地修行,然后得到什么样的境界。哎呀,幸好我没得到啊,如果当时就得到了,比如,内心很清净,禅定也很好,那我就碰不到佛的本愿啦。为什么?我就会得少为足啊,就会认为那个就是最深妙的法了。哎呀,幸好我那个时候没得到,太欢喜了,今天被弥陀救度了,太好了!”

所以,我们过去的烦烦恼恼,今天要感谢它们了,太对了。

如果现在有的人念经、念佛、修行,得到一点境界了、得到一点感应了,他就说了:“我学那个法,因为那个法我更相应,我感应得还挺不错的。”那他就不会进入本愿。

就象上楼的比喻一样,一个上楼梯,一个坐电梯:坐电梯的人,没感觉就上楼顶了,不知不觉之间就上楼顶了;而走楼梯的人,他步步之间都有感觉,“你看,我上了一层!上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他如果执着这样的境界呀,不去坐电梯,就太吃亏了,“你看我,自力修行得还不错。”

佛法是要按照佛所教导的去行持,当然,真实行持相应的话,每一步、每一层都有相应的成果,肯定会相应地得到佛法修行的成就──这都是自力的法门。

弥陀的本愿是横超的法门,根本不讲次第,凡夫之人刹那之间可以超越成佛。

元照律师说:“卖酒的、杀猪的以及罪业无边的人,刹那之间可以超越成佛之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了,整个宇宙之间、法界之内,找不到比这个更加殊胜的法门了。”

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超越之法,任何的法都不如“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更加殊胜。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贬低其它的法门,不过说明,那些法门,我们凡夫不能相应,只有弥陀的本愿能救度恶业凡夫,而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正是要告诉我们弥陀的本愿。

(问:)“第十八愿愿文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按此理解,众生已被救度,那地球上,就人口来说,越来越多,怎么能说明已经被救度呢?法藏菩萨成佛已经十劫,没有往生的人倒多了,这不是矛盾吗?应该怎样理解‘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信心领受的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信心领受的人也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昨天也做了这样的比喻:弥陀的救度,是在十劫以前都已经成就了,十劫以来,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对于我们众生给予呼唤,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告诉众生:“‘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代表我救度你了,我救度你的功德都在这里边,这就是我救度你的证明啊。”可是,我们众生对这句名号不见不闻,闻如不闻,见如不见。我们内心仍然这样说:“哎,怎么这句名号是救度我了呢?我怎么还在这里呀?”这正是众生的迷惑颠倒。

也正如我们所说的比喻一样,大富长者为了让他的孩子过富乐的生活,才给他挣下了丰富的财产,可是,愚痴的儿子并不知道这就是父亲给他的财产,他不能领受。对父亲来说,他只有不断地告诉儿子:“孩子啊,我所挣下的财产都是你的啊,你不要去受苦啊,不要去受穷啊。”儿子问:“怎么代表父亲救度我了呢?”其实他根本也没有认识这就是他的父亲,正因众生有这样的情见,弥陀才在十劫以来对我们呼唤,唤醒我们这颗疑惑颠倒的心。在我们被唤醒的时刻──真正说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刻──弥陀的正觉才和我们众生发生了相关的作用。如若不然,那就是在弥陀那一方是这样,可是,我们仍然没有得到弥陀的救度。

弥陀的救度已经成就了,得到没得到,是你现在的领受问题了。

比如说,我想摆渡人们到河对岸去,我造好了船,是什么人都可以来乘坐的,我要渡人从此岸到彼岸的心愿已经满足,因为船已经造好了,只要上船,都可以渡过去的。可是,你在岸边不上船,那也不能代表说我的船没造好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已经成就了,你不去信受它,不是说它没有成就,所以,度众生,从佛的一边,决定是已经成就的了,就在六字名号里边,这六字名号是自然而然地度众生。

至于说人口具体上的多和少,这是凡夫的情见。有增有减是凡夫知见,凡夫境界;不增不减是佛知见,是佛境界。所以,依人口的多少来说明弥陀的救度,当然是不足为据的。好比虚空中充满电波,电视频道相应就能收视,不能根据电视机的数量多少说明电波的有无。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向我们不断展示:众生无尽,佛愿无尽;烦恼无尽,慈悲无尽。不可思议的众生界,就有不可思议的弥陀本愿海来救度。

这个只能说明我们自己没有获得真实的信心,在获得真实信心的一刻,就被弥陀所救度了,那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问:)“念佛还用不用念回向偈?”

?可以啊。有必要解释一下,回向有自力的回向和他力的回向,我们是用了善导大师的四句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愿以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圆满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他的第十七愿、第十八愿说:“我发此大愿,要以此名号成就的功德,平等布施给十方众生,让众生自然发起‘愿生极乐’这样的心情,往生到极乐世界。”

这是弥陀的愿力所回向,这个叫他力的回向。

?回向不回向,有多种的状况。

所谓“回向”,是还转一个方向,回转趋向。比如说,有的人一开始求人天福报,我们告诉他:“念佛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你应该求生净土啊。”他就转折了,变成求生净土了。然后他又执着说:“我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弥陀,求生净土。”我们再跟他说:“念佛不是把我们的功德回向给佛,乃是领受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领受阿弥陀佛成就的六字名号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的功德回向给我们这样的众生啊。”这样,就从自我执着的方向转到弥陀的救度了,这就完成了根本的回向了。

是弥陀要救度我们,这个叫做他力的回向:由佛的力量所成就的名号,回向给我们众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这是八句的回向偈,自力行者会觉得是我念佛、念菩萨名号的功德、念经的功德,回向给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求往生。

本愿念佛的人不做这样的思惟,本愿念佛的人是这样说的:“愿以此功德”:仍然是名号功德;“庄严佛净土”: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才能圆满地庄严极乐净土。

我们领受这句名号的功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对极乐世界的庄严。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圣众庄严,往生的人越多,当然那个地方就更加庄严。如果你没有领受六字名号,就不能去往生,那极乐世界就少了你了,你怎么去“庄严佛净土”啊?不是说极乐世界不够漂亮,还要我们去修行,使它庄严呐。而是极乐世界已经圆满成就了,如果我们去往生,就是我们对极乐世界的一份庄严,如果我们不能去往生,毕竟这句话成为虚妄,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真正庄严了佛的净土。

那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才叫做“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因为,决定可以成佛了,你就有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悲心和愿望,向上能够报尽四重恩:国家恩、父母恩、佛恩、众生恩都能报尽了;向下可以济拔地狱、饿鬼、畜生三涂苦恼的众生。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见是见名号,闻是闻名号,见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人,统统发起愿往生净土的心,叫做“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因为我们闻信“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仅仅这一句佛号,仅仅是合掌,仅仅一称念,仅仅是一念的信心,弥陀都毫无例外地要救度我们,这样,十方众生闻到之后才都愿意去往生。如果说我们一定要修行圆满,要修很多的法门、念很多的经典,要如何如何才能得遂往生的愿望,那么,很多人就不愿意这样去做了。

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人,他说:“那不行啊,我现在还有工作,你要如何如何做到这些才能往生,那我要退休之后才能去学佛啊,而且,你修行得那么刻苦,我都不敢学了,象我这样的人,这么差,还有什么资格?极乐世界我是没有份了。”当然就发不起菩提心了。

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才能使得他内心产生触动:“哎呀,象我这么一个恶劣的人,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也发起这一念的心:我愿生极乐国。”如此来说,才可以“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念佛众生在此娑婆世界业报之身熄灭之时、迁谢之时,我们无力而终之时,就自自然然地归向弥陀净土,这都是弥陀的愿力使然,所以,这个法门叫做 “不回向法门” ,也叫 “他力回向法门”。 所谓“不回向”,就是说我们众生没有功德回向给诸佛;所谓“他力回向”,乃是弥陀功德回向给我们。大家想想看,到底是我们的功德回向给弥陀呢,还是弥陀的功德回向给我们?这不是非常明显吗?当然是弥陀的功德回向给我们了,我们每天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名号就是佛的圆满功德回向给我们的,如果连这点都不知道,实在是,实在是……我也说不清楚了,可能执着于自己了。

包括我们念一句佛的名号,都是佛的功德,你念三万遍,也是佛的功德回向给你呀,所以,要全部地接受,就全部地得到。

(问:)“自从闻本愿之后,一直很欢喜,有时走到大街上,也能乐出声来,有些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了?”

?这个叫“闻其名号,信心欢喜,”

? 欢喜什么?欢喜自己的得救。

?这个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就是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 啊,弥陀的心入了我们的心,使得我们会自自然然地念出佛号来,这就是不可思议。

(问:)“六度万行不是往生正因,还要不要做了?”

? 大乘经典,多赞六度万行,但未法众生,无一能堪。所以佛才特别慈悲为我等极恶之人开出净土一法,无论善恶,但凭如来愿力决定往生。

?往生之业,念佛为本,往生正因,独在信心。余之善行,随力而为,但知道不是往生正因;虽知不是往生正因,也当尽力而为,因为被弥陀救度,心常欢喜,想报佛恩之故,又是做人本份,佛弟子的本份。

?所以说:

? 出世之法,但凭本愿;世间之法,勉力行善。

?虽行善,要知我实非善人,心常谦下,唯凭如来愿力往生,知自己善业不可凭;若不能行善,更当起惭愧心,知我恶业深重,烦恼炽盛,若非本愿救度,直堕地狱无疑,如是一向专念弥陀,一心唯凭弥陀。?

? (问:)“请重点讲一下:信愿念佛后,怎样对待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

?做为一个信愿念佛的三宝弟子,怎样在这个世间生活?因为我们说来说去,都是从佛的救度这一方面来说的,可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仍然做为一个平凡的人而存在,尤其是被弥陀所救度的人,怎样去做呢?

如果真正领受了弥陀救度的人,他当然就知道在世间怎么做了,我们这样说出来,也是给大家警觉。

在第十八愿里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虽然救度是弥陀之事,但在此世间,我们念佛众生应该尽到自己的本分。无论如何,在这个世间,一个三宝弟子,首先要是一个正常的人。

我们学佛,往往学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甚至被别人指着说是一个得了神经病的人,这样学佛就失败了。做正常的人,然后做优秀的人。

正常的人是什么样子?你是在家居士,就是在家居士这样的身份;你做为妻子,就要把妻子的责任尽到;做为子女,就要尽到孝顺父母这样的责任。不要说:“我现在学佛了,对不起,爸爸的话,我什么都不听了,我什么事都不要干了;老头儿,你自己做家务吧,我才不管你呢,我们夫妻生活好几十年,现在咱们分手吧,我要去西方成佛了,你下地狱吧。”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敦伦尽份呐,印光大师再三地告诫:

学佛之人,敦伦尽份。

对社会、对家庭,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父慈子孝,这是自然而然的,何况是佛教徒呢!尤其要遵守,虽然不是往生之因,但是这一点,我们是应该做到的。

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我们念佛本来就是报恩念佛,报恩的范围就很广泛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学净土法门,那是最能报答国家恩德的,尤其学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因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佛弟子是社会的成员,也是国家的公民,当然要投入到社会的潮流当中。

可是,如果按照以前那种修行方式,好象我们和社会有一点隔隔不入,“我现在要修行了,管你社会不社会?什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当然,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可贵的,可是,社会的运转毕竟不是那样的规律,而是要求大家能够投身这个社会。

我们小小的凡夫,本身也没有大的力量啊,要投身社会,自己内心又有混乱。可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说:“众生以原模原样的状态被救度,以我他力回向的功德去往生。”我们在这个世间,往生大事已经解决,生死一大事已经了办,回过头来潇洒地走过顺利的人生,而且还可以把弥陀所给我们的慈悲,哪怕分一点点给周围的人,以这样报恩的心情步入社会,这样忘我地为社会、为国家效劳,为人民服务。

我想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该建立的坚固的信念。

?佛法是在生活当中体现出来的,佛法和世间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佛法的根本特色当然是出离世间、成就佛道,可是世间法要求我们现在能够投身社会。如果这两点能够相适应的话,必定要有这样的法门,也就是说,即使在投身社会这样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也是烦烦恼恼的生活当中,同时也能够安住解脱之道,这才是和这个时代相应的佛法。

如果有人说:“因为要修行佛法,所以要把门关起来,躲到山里边、躲到寺院里边,那好象是佛法的解脱之道。”

可是,社会并不能领解这样的佛法,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根机。就是把门关起来,烦恼也不是从门外进来的,烦恼是从心里边产生的,把门关起来有什么用啊?你不相信把门关起来试试看,关几天就着急了:没电视看了,也没报纸了,然后还要找人聊天啦──烦恼从内心而起,如果弥陀的光明不是照耀你的内心,你在任何地方也得不到安宁。

无论怎么说,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这样,就是在我们烦烦恼恼的生活当中展现不可思议的救度,也就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回报社会、回馈社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展现弥陀的救度。所以,唯有弥陀的救度,才是和我们这个时代完全相应的、圆满的大乘佛法,任何凡夫众生都可以去实践、去实行,而且在实践、实行的同时,可以报效国家和社会。这样的佛法不仅是佛弟子本身应该希求的,也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所传导给我们的,而且,现在明显地看出来,也是这个时代对佛弟子的呼唤,也是这个时代对佛弟子的要求,时代并不要求我们躲起来,远离人间。

那么有人说:“好,我走向社会,搞社会福利,我办好事、善事。”

要知道,如果没有出世的精神,没有佛法的内涵在里边,这样的事和世间法又有什么区别呢?好事、善事毕竟不是佛法的根本特色。所以,只有领受南无阿弥陀佛本愿的人,才可以以这样的身份、以这样的行为,来回馈这个社会,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佛法和世间法完全融合,那么,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当然是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也是受社会的赞叹和支持的。

我相信──不仅是相信,事实也说明了:每一个信受本愿的念佛人,在他的家庭,在他的工作单位,乃至在他所影响的人群当中,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微妙的变化:原来家庭关系紧张的,现在变得非常得和乐;原来你自私自利──因为你要成佛,你不管人家,“我一天要念几万,赶上我的功课,管你是哪回事!”翻脸不认人,现在因为弥陀救度你了,你就放心了,然后你可以非常快乐地、非常自在地去照顾这个家庭。

\

中午有一位居士告诉我:“哎呀,我那个老头儿,原来是顽固不化,真是,太顽固了。”其实不是老头儿顽固啊,老头儿代表众生啊,他说:“你这样修佛的人,我们众生不欢迎啊,你这样搞不行啊。”所以,他是一个菩萨的化现,虽然他不知道。然后呢,你学了弥陀本愿了,他会说:“哎,对对对!这样的佛法是众生所欢迎的。”大家都欢喜了。她说:“我老头儿现在变得太好了,我今天要来,他本来什么事都不做,今天早晨给我烧了两个菜,又给我烧饭,早早地就把我喊起来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为什么在她身上、在她的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因为我们这样被弥陀救度的人,弥陀的恩光在我们身上发出了光辉,闪耀出来了,他会觉得:“哎呦,这个人是对的,这样学佛就对了,我们都愿意学这样的佛法。”

我出家以后,有次老同学来访,我的同学见到我──我那时候自力念佛很用功,所以见到他们都不讲话,我就坐在那地方,眼睛也不正视,然后就念我的佛,他们是社会上的人,虽然以前关系很好,可是我出家了──本来见了出家人,他们就有点神秘感,越是老同学,越有距离感,我再很严肃,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搞了,所以身上象扎了针一样。后来彼此呆着也没趣,就告辞了。可是告辞之后,内心觉得好象不是味道,因为佛法是利益众生的,可是我以这样的面孔出现,他们都感到好象是阴天一样。我就发现:我们原先这么好的关系在一起,不但不能因为我出家的缘份使他们对佛法发生亲近,反而发生了疏离,所以我内心也非常不安。可是我也找不到办法。“不管你了,我要先去成佛。”

到后来,领受佛的本愿,这样,再和他们接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就说:“哎呀,我不知道佛法,我不理解,但是我感觉到你学佛肯定有进步了。”我说:“你怎么知道我有进步啊?”他说:“你给我们的感觉跟上次不一样了,让我们感觉到非常容易亲近,非常自在,好象有一种很特别的东西在里边。”

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是有感受的,弥陀救度了我们,我们首先就能处理好家庭关系,同样,这样的关系也可以铺展到社会上。

在社会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在领受本愿以前,给别人一种感觉:“学佛的人呐,少到他家去,为什么?他不欢迎,你要到他家去呀,他门一关,说:‘我要一心不乱,对不起,你别来敲门。’”

曾经有一居士,他在门上就贴了条子,告诉别人不要来敲门:“你要是真正爱护我,不要来敲门。”

“什么学佛的人?这是六亲不认的人,算了算了,别认了。”

这就没有亲和力了。

可是被弥陀救度的人就不是这样了,别人来敲门,“好好好,来来来!”进来跟你讲弥陀本愿,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机缘没成熟,不勉强。

一开始的时候,家里装了电话,用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电话“叮铃铃”响,哎呀,烦都烦死了,我要一心不乱,电话又来了,门关上了,电话又关不住,你要不接吧,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急事,你要接吧……在那里犹豫了半天,可是电话不理你那一套啊,还在那里响,响了四五遍,好不容易从蒲团上起来,“蹬蹬蹬”跑去接电话,它又没有了,“哎!搞什么玩艺儿!”等会儿它又来了,拿起电话是这样的声音:“谁呀?干什么!”把人家讲了一顿,对方就没趣了。这样的佛弟子没有亲和力,在社会上容易产生紧张关系。

被弥陀救度的人,当然不是这样啊。别人打电话来也很好啊,跟我结佛缘了,只要和我结上缘份的人,将来决定可以度脱他。

所以,在此世界,不论是善缘恶缘,将来都是我们救度众生的桥梁,有这样的缘份,我们将来可以以成佛的身份,倒驾慈航,来普度众生了。

何况就我们内心的不安来说,本来和阿弥陀佛关系也很紧张啊,“弥陀啊,我求求你啊,一定要救我啊,千万要救我啊,你一定要带我去啊,千万不能讲假话啊,到时候一定要记得啊!”如何如何,念佛,却跟阿弥陀佛关系很紧张,生怕阿弥陀佛不要。

可是,现在心情不一样啦,弥陀说:“我本来就是要救你呀。”毫无疑问,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抱头痛哭,“来吧!” 结果我们就投入到弥陀的怀抱。对不对?

(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这样啊,见了弥陀,比见了爹娘还要亲。所以,那位居士讲:“我也不知道,心里乐呵呵的,就乐出来了,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关系就平衡了,跟弥陀的关系也就非常融洽了。

还有一层关系,就是跟自己,原来跟自己都过不去,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碰见过。“念佛起了妄念烦恼怎么办?”他揪自己,在大腿上使劲地掐,结果大腿都掐青掉了,可是妄念还是不能止息;妄念来了,有的是打自己的嘴巴,脸都打肿了,还是不行;有的是撞墙,哎呀,都不行啊。无益苦行,等于外道,毫无意义啊。这样,内心不能安住,跟自己关系很紧张,“哎呀,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你该怎么办呢?弥陀说:“我要救你呀!你干吗说你该怎么办?”这样说呢,我们内心得到平和,得到安定。

那么,从内心散发出来,跟家庭关系也好了,跟社会关系也好了,更可以勇猛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也可以对周围的一切发生良好的作用,这就有互动的效果了,一浪一浪、一圈一圈地波及开去,那就可以说,从小到大,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就和平了,盗贼就不会有了,世界战争就不会有了,所以说: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如果在我们内心得到实行的话,世界就是如此得美满,走出去就是风和日丽,因为内心的感受变化,整个外面的环境都产生了变化,这是真实不虚的。这叫做“佛所游履”,佛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光,无量寿。“游履”即是无量光照入我们众生的心,佛在哪里“游履”呢?在苦恼众生的心里。?

所以,这样的念佛、这样的弥陀他力救度法门,必定是我们所追求的,必定是社会所提倡的,必定是众生所欢迎的,也必定会被大家所接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