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江南“活佛济公”之安居传说

发布时间:2023-11-16 04:06:41作者:佛缘网
江南“活佛济公”之安居传说

◎全媒体记者王锡刚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在中国民间,关于菩萨的传奇中,最接地气、最生动鲜活的非济公活佛莫属。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一深受百姓喜爱的人物,与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毗卢寺的得道高僧“癫师爷”有着深厚的渊源。据传,“癫师爷”便是济公和尚的原型之一。至今,“癫师爷”仁爱济世的故事仍在安居大地上广为流传……

颇具慧根得挂单和尚真传

在毗卢寺村八社有一条玉丰街,街上住着数百户居民。毗卢寺便坐落在这条街上。

毗卢寺依华藏山而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庙宇,按山势起伏布局,层层叠叠,别有洞天。2007年,毗卢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川中古刹,毗卢寺历来高僧辈出,但最为著名的还要数清心大师。清心大师,法号住朝,外号“癫师爷”,其俗名叫吴俊成。

清嘉庆元年(1796年)三月初八,遂宁城东麻柳湾吴家,在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中,吴俊成呱呱坠地。吴俊成颇具慧根,在少时就通佛理明佛性。一天,吴俊成同伯父游广德寺,见巍峨庙宇金碧炫目,庄严佛像光辉灿烂,心中顿生出尘之感。七岁时,吴俊成经父母同意后,削发剃度,拜雍师爷为师,法号“住朝”。

住朝白天于学堂读孔圣,晚上回寺庙抄经文。他勤修苦炼,佛法精显,尊师重教,深得僧众喜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住朝获赐“清心大师”。

一年冬天,一位和尚来到毗卢寺挂单(借宿)。众僧见其衣衫破烂,长相丑陋,均不愿与其为伍。唯有清心上前亲近,白天送饭送水,晚上同床共眠。历经数月,几经考验,这位罗汉转世的挂单和尚才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以授。

得道之后,清心效仿挂单和尚,常年破帽破鞋、污衣垢衲,以疯癫示人。

他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其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仁爱济世广受百姓爱戴

毗卢寺不同于一般的山乡小庙,其背靠的华藏山灌木丛生,古柏苍翠,早在唐朝武德四年(622年),就有僧侣在此开山阐教,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圣地。

宋代建隆十二年(972年),毗卢寺得到扩建。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毗卢寺成为皇家禅林广德寺东法堂,殿、堂、房、库共50余间,寺庙占地7500余平方米,僧侣过百。而在“癫师爷”得道之后,毗卢寺更是声名鹊起,香火鼎盛至极。

相传,在毗庐寺南面不远处有一位中年妇人身患重病,四处求医问药都没有效果。一天下午,“癫师爷”来到妇人家,将一颗药丸给其服下。不久,妇人就完全康复了。妇人及其家人感激万分,拿出钱物给来者,来者一概不要,只告知他们,在百花飘香的时节到毗庐寺烧香还愿即可。

次年,百花飘香时节,妇人及家人约信众几百人,组成还愿队伍,敲锣打鼓,抬着供品,前往毗庐寺还愿拜佛。从此,毗卢寺香火更旺,常年不衰。

除此之外,癫师爷惩治嘲弄贪官污吏、剑诛毗卢寺蟒蛇怪、降服空洞山毛狗精等,一个个或扶贫济困、惩治恶霸,或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故事,在各地广为流传。

至清末,作家郭小亭将“癫师爷”的故事与宋代浙江灵隐寺另一得道高僧道济的传说相结合,创作出了此后家喻户晓的章回体小说《济公传》。

经久不衰构建“安居”理想

行走在毗庐寺,栩栩如生的壁画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纪60时代,壁画上的文字记录曾遭到破坏,所幸壁画整体完好,留存至今。而这些壁画中,自然有不少与“癫师爷”有关。

顺着毗卢寺前不远处的石阶拾级而下,穿过白安河的一座石桥,便来到一处摆放着各种贡品的天然洞岩,当地人都将其称为“神仙洞”,传说“癫师爷”就在此处修炼得道。

除此之外,毗卢寺还存有神仙坟、肉身塔,修有清烈古佛殿,塑有清心大师像。在每年三月初七的清心圆寂日,西南各地的僧侣信众皆会自发而来,祭祀这位仁爱济世的安居活佛。

在不少人看来,安居的‘癫师爷’就是浙江道济的转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不仅仅在于二人有相似的人物形象。除此,还有一个巧合便是,在江苏无锡也有一座华藏山,那里的华藏寺是江南十大名刹之一。

那么,道济为何选择转世到安居?

安居拥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风貌、古朴的民俗风情,这与江南颇为相似,说安居是“蜀中江南”一点也不为过。由此,道济转世到安居,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但不管怎样,无论是道济,还是“癫师爷”,他们都让善人终有善报,恶人终有恶果,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普通民众渴求公平、正义的心理诉求。通过荒诞离奇的故事,抚平普通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公遭遇。

可以说,“癫师爷”构建了过去安居底层民众“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这也是“癫师爷”在安居人心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