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华山隆昌寺:这座寺庙的毕业证书在佛教界堪比北大清华
发布时间:2023-11-15 04:09:20作者:佛缘网这道悬挂寺名牌匾的隆昌寺正门,被称为宝华山第一怪不仅门小而窄,而且门朝北开在国内外寺院建筑中十分罕见。
“过去在隆昌寺寺门也是跟传统的寺庙建筑一样的”,宝华山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师这样解释道,“只是到了明朝末期,因为我们由禅宗寺院转为律宗寺院,为了加强对僧人的管理,不可以随便出入,所以故意把寺门改小,取意是这样的僧人比较好看管,所有人都必须从这里出入,北面是长江来人都从江面上来因此寺门朝北,南面没有路”
尽管隆昌寺山门窄小,但是一旦进入就能发现,寺内庙宇确是有恢弘气象,建筑聚落成四合方形,据说鼎盛时期曾有房舍九千九百九十九间,隆昌寺放弃了对称的布局通过院落一侧一条向上延伸的楼梯,将各个空间贯穿始终回廊相随,次第相连。
穿过一道上书“圆通示现”的窄门,一下子进入一座开阔的高台,错落有致庄重之余又不失典雅,入眼之处,一左一右,分别坐落着无梁殿和一座纯铜浇铸的铜殿,仔细鉴别可以发现其上镌刻的纹饰十分别致。
铜殿是著名禅师妙峰所建,距今已经有400年的历史,妙峰禅师当年共建造铜殿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安放在了峨眉山和五台山的寺院,正是这座纯铜浇铸的建筑,证实作为律宗祖庭的宝华山隆昌寺曾经一度是一座禅宗寺院。
明初时的中国佛寺,几乎都是禅寺、讲寺和应付经忏需求的教寺,律师已经销声匿迹很多年了。直到明末,古心禅师在南京重兴律学,其弟子三昧寂光,则移往临近的宝华山隆昌寺开坛授戒,并创立僧人演习戒律的“千华舍”这才将隆昌寺从禅宗道场一变而成为律宗祖庭直到今天。
这又是一段相当曲折的传承历史,事实上了解中国佛教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禅律相争”。曾经一直都是佛教中国传承史上一个不变的主题。
闲话少说,我沿着回廊,兜兜转转又回到中庭,只见朝北有大雄宝殿如今供奉着香港天坛大佛雕铸时,最大的一尊原型佛像,而和大雄宝殿相对有一座几乎和它同样规模的建筑,就是一般只有在律宗寺院才会有的布萨堂。
大雄宝殿内所供佛像是贴金的香港天坛大佛的母佛,系南京晨光机器厂为香港大屿山木鱼峰宝莲寺制造天坛大佛时留下的模型,用强力石膏制作,外贴金箔5720张,体量为香港天坛大佛铜佛的1/5,高5.24米,加上60厘米的莲花座及2米高的佛台,佛像发髻距地面高达7.84米,模像座基与北京天坛的圜丘相似,故名天坛大佛
布萨,古意为“斋”本来是古印度的一种断食祭法,佛陀在世时沿用了这一制度,每月两次定期集会由僧伽和合推举一位上座逐条宣说佛陀制定的戒条,每宣说一条,出家众就依止对照一条,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言行,进行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
隆昌寺布萨堂中的彩绘浮雕“我们这里叫自举和他举。举什么?主要是举罪,每隔半个月要举行一次布萨。主要是检查僧人们在遵守戒律方面的情况”,隆昌寺的心平法师告诉来访者,“方便照顾大家的隐私嘛,我们寺院把布萨,分为黑白布萨,黑布萨就是你可以夜里来举罪,十四十五的晚上月亮是圆的,照的人心通透最好是自己举罪否则就是他人举你的罪了”
举完了罪,接下来会有羯磨师父来进行判罪进行惩罚之类,最严重的就是“摈”,意思就是赶出去,相当于开除了僧籍就很严重了。
很多律宗寺院里都有布萨堂,这是律宗寺院的一大鲜明特色,而隆昌寺的布萨堂,是现今保存的比较完好的一座,这里,也仍然沿袭着过去的这种类似于基督教中“向牧师告解”一般的佛教宗教仪轨,仍然在定期做着这种“布萨”每半个月一次。
布萨堂的斜刺里,是隆昌寺作为律宗寺院的另外一大特色——戒台,据说这最初的戒坛是木质的结构,分为上下两层,篆刻精美的花纹。因山中潮湿,戒台又使用频繁,担心倒塌,而改为现在的石雕建筑。
这里是整个隆昌寺的灵魂所在,明末清初,三昧寂光的弟子,见月老人,根据老师的传授参详旧籍,编纂了后世一直遵循的《传戒正范》规范仪戒,风行全国,宝华山也在三昧寂光和其弟子见月的住持下一跃成为中国佛教界戒学研究的重镇。
求戒弟子经过鬼门关是要洗清在俗世中的罪业,然后在一个屋子里有一位老和尚在求戒弟子走到时重重拍案,问他关于戒律的问题,就象是论文答辩;这时,经过暗暗的鬼门关的求戒弟子有的会被拍案声吓一跳,甚至忘记应该回答的话。来到戒台后,求戒弟子跪在戒台前,方丈以及其他和尚登上戒台为他授戒
清初,每次皇家受戒,都要从宝华山,延请戒师,宝华山亦因此成为钦定“律宗第一名山”戒律之学,在乾隆年间走向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