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
发布时间:2023-03-14 14:48:04作者:佛缘网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
内容提要:
一十住是: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二十行是: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三十回向是: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一十住
原文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
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吴兴曰:今云真方便,为真家之方便,又真即方便。皆以中道心修,故十用涉入,圆成一心。)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1。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吴兴曰:能证心如琉璃,所显理如精金。依前心地,以观治之。)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吴兴曰:上述治地由境得名,此修行地从智受称。境发于智,故云心地涉知。以智遍修,故云游履十方,得无留碍。)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2。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温陵曰:中阴,喻真感之理也。现阴已谢,后阴未生之中,名曰中阴。孤山曰:分真智与究竟智等,名行与佛同。分证理与究竟理等,名受佛气分。权智如父,实智如母,任运相合,名自求父母。密齐果德,如阴信冥通,斯即禀佛道体,初托圣胎也。)
【注】
1内现精金在明净心镜中,忽然显现出十分清晰的前尘影事。
2如中阴身自求父母前相已灭,后相未显,名中阴身。这时,不管幻相将往何处变化,修行人不作意攀缘,任其显隐自如,便说是自求父母。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这善男子以真方便发前面所说因地十心,心精发辉,十心融成圆成一心,名为发心住。
心中清净,光明如琉璃,内现精金,以所发妙心对治,化妄见妄相为清净心地,名治地住。
心地所摄一切见闻觉知,寂照明了,遍游十方界,心无挂碍,名为修行住。
妙行密契佛之知觉,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冥通圣果,入如来种,喻为投胎佛家,将成佛子身,名为生贵住。
原文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温陵曰:同妙行之气分,冥妙理之中阴,是有道胎,奉觉胤也。道胎既成,故妙相不缺,而修行方便具矣。)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白话解
孕胎成熟,有佛子妙相,有佛之觉智,具备度己度人的善巧方便,名为方便具足住。
容貌有佛之威仪,自心与佛心相印,名为正心住。
身心融合,不相妨碍,功德日益增长,有进无退,名为不退住。
原文
十身灵相1,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注】
1十身灵相《华严经》说十身灵相的十身是: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
白话解
佛世尊的十身灵相,十种灵明微妙的无上功德,一时具足,名为童真住。
长期护养,功德纯熟,喻为出胎,亲为佛子,名为法王子住。
像世间国王用四海水为继承王位的太子灌顶一样,由佛或有资格授记的上师对功德圆满的修行者灌顶,名为灌顶住。”
二十行
原文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白话解
阿难,这善男子成了佛子法身,具足无量如来妙德,游行十方,随心所欲,名为欢喜行。
善于施设种种方便,饶益一切众生,名为饶益行。
自觉觉他,对所有求法之人,不分亲疏恩怨,绝无嗔恨之心,名为无嗔恨行。
对无尽各种众生,直到永远,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为无尽行。
原文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白话解
种种法门,同归菩提大道,与佛密传的心印,无有差误,名为离痴乱行。
观察诸法,同中能辨种种异相,异中能见其中同相,不执着二边,名为善现行。
如是观察,乃至十方虚空,虚空与微尘无二,一一微尘,现十方界。微观无内,宏观无外,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为无着行。
原文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1,名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2。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吴兴曰:上善法行,全性起修,故成法则。此真实行,全修是性,故皆无为。温陵曰:总结前行,无非真性本然妙用。相虽万殊,体惟一真,故名真实。)
【注】
1第一波罗密多波罗密多,意为从有生灭的此岸度到无生灭的彼岸。对现前的心中种种众生相,起尊重心,无论是利衰、毁誉、称讽、苦乐,都把他看成是度到彼岸的筏,而且是最好的筏。任他风狂浪急,一叶轻舟安度。
2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十方诸佛同一轨则,这同一的轨则即是宇宙间的本住法界。《楞伽经·卷三》说:“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道如金银等性,法界常住,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我及过去一切诸佛,法界常住,亦复如是。”这本住法界,即宇宙万事万物必然遵循的自然规律,即是根本大道。禅宗六祖惠能听五祖传授《金刚经》,言下大悟,对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悟得的自性,正是契合十方诸佛轨则的真如性。
白话解
种种显现之相,心无违顺之分,皆视为菩提路上的宝贵资粮,都是度到彼岸的第一波罗密多,名为尊重行。
世出世间,法法圆融,举手投足,耳闻目睹,无非十方诸佛轨则,名为善法行。
时时事事处处,都清净无漏,一真无为,得清净本心本性,名为真实行。
三十回向
原文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
回无为心,向涅槃路1。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注】
1向涅槃路无上大涅槃,并不是全无为,关键是把握好“寂照”两字。寂而不照,便成外道的无想天;照而不寂,便攀缘生心,不得清净。所以菩萨不尽无为,不舍有为,就是回无为心。二乘以无作为涅槃,只是一厢情愿的妄想涅槃而已。向涅槃路,指的是无上大涅槃,不是二乘的妄想涅槃。
白话解
阿难,这善男子,作诸佛事,神通自在;已得纯一真心,纯洁精真,远离一切留患;度众生而无度相6,这就是回向心。
回无为心,度众生而无度相,向涅槃路1,名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破除一切可破之妄心,远离一切可离之妄相,离无可离,名为不坏回向。
原文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孤山曰: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发越挥散,周遍法界,以取究竟涅槃之道。行从理起,名随顺平等,能生道果,名为善根。)
白话解
本觉湛然,自心知觉等同诸佛知觉,名为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在在处处,都成佛刹,名为至一切处回向。
三世十方界如来,互相涉入,圆融无碍,名为无尽功德藏回向。
诸地平等,无分净秽,于任何地都如居佛地一样,生清净因,依因发挥,趣向涅槃,名为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原文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1。名法界无量回向。
(孤山曰:三德绵性,于此圆成。不见十界高下差别,故云法界量灭。温陵曰:初证性德,以为齐佛,以为如佛,以为至一切处等,皆存量见,则法界性未离有量。此总治前位限量情见。此性圆成,可入十地矣。)
【注】
1法界量灭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说的是四十个修行阶位,毕竟每个阶位都没有到顶的标准,没有人可以说“我具足了某某心、某某住、某某行。”这四十位,也可说是四十心,应当是四十心圆融为一。佛智无顶,佛法无边,不可比,不可量。说到底,离一切心量,才是无上菩提。一切心量,不仅指世俗心量,而且包括佛说的一切法,对佛说的“空”、“如如”、“无生”、“涅槃”等等法,如果心中有具体的相,有具体的量,便是蚕虫作茧自缚了。离一切心量,便说是法界量灭。
白话解
真根既成,彻悟心中一切众生原来都是自己本性。无爱无憎,不取不舍,性圆成就,名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对一切法,离一切相。若即若离,非即非离,不着即与离二边,名为真如相回向。
已得真如,十方无碍,不受缚缠,无缚无解,名为无缚解脱回向。
性德圆成,离一切心量,法界量灭,名为法界无量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