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看破表象领悟本源,心无挂碍得大自在,自我自证放得顿悟

发布时间:2023-09-18 04:10:29作者:佛缘网
看破表象领悟本源,心无挂碍得大自在,自我自证放得顿悟

有一个人,离我们很近也很远,很亲也很疏,我们很容易想起他,也很容易忘记他,这个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很多人都像个小朋友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外部的世界,积极地探索着世界中的未知,但是却时时忽视了自己的再在。

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真正认识的人又怎样去了解这个世界呢?只有完全认识、认清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触和了解世界。

所以自明之人,一定要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并不断通过反思深入地认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有什么缺点需要改正,有什么优点需要保持,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傲什么事情。

这样,才能在由知转行的过程中走得更为稳健,才能在行动过程中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从而在知行合一中获得参禅的无限乐趣。

苏东坡是古代名士,既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兼容了儒、释、道三家之长,可有时候,他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心定的感觉。而我们整日生活在浮躁的人世中,心动则生杂念,导致很难认清自己,真心就像一面被灰尘遮蔽了的镜子,无法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

真心不显,妄心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宰。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寸丝不挂的不动心,不生是非分别的想法,不起憎爱怨亲的颠倒,就能够安稳如山,明净如水,悠闲如云,自在如风。

就像星云大师所说:“不动心,才能时时与佛同在。”这所谓的“不动心”正是一个人修养和定力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无此定力,则很容易被外境所左右,并随外境而动摇。

一个人如果想获得这种禅心,就要做到不为情动,不为名动,不为利动,不为褒动,不为谤动,不为苦动,不为难动,不为力动,不为气动。面对诱惑时,不起贪念;面对批评时,保持淡定,这就是修禅修来的笃定。

如果没有内心的顿悟,也许很多的和尚永远都不能成佛,也许很多人终身不能成功,这就是顿悟的巨大作用。

真正悟道修心的人,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一个人必须要在一时、一刹那之间的顿悟,才有成佛的可能。

人生没有捷径可循,心淡定了,在浮躁的世界里唯有着眼于当下,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妥,才能抵达终点,触摸到开悟。

其实,不管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要下苦工夫。任何一种技术、技巧都需要花时间学会掌握,还要再花更多的时间学精学透。

投机取巧的事是傲不长久的,即使是找到了窍门或捷径,也是功夫和经验积累达到熟能生巧的结果。一个人想要修养内心,更需要功夫,功夫到了,你就会在一瞬间获得开悟。

佛说:世间的一切皆是虚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我们无论是贪、嗔、痴、恋的境地有多深,到头来还是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轮回。佛弟子要想修得阿罗汉果,必然要摒除一切私心杂念,使自己心地纯净。

生命是一个不断去满足欲望的过程,满足不了会痛苦,满足了又会无聊。欲望其实就是一个无底洞,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填满,只有适当削减自己的欲望,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找到更多的幸福。

我们平时如果能戒除一些多余的贪、嗔、痴、恋的欲望,就一定能获得一个自在的人生。少一分欲望,多一分轻松,多一分自在。

世间万物,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很多众生找不到自我的本性;如果找到了就不再是凡夫,个个成佛,众生平等,毫无差别。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有所不同,但论及全体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

在所有禅宗经典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没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在这个世界上,心、佛、众生,并无差别,全部平等,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没有差别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