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洛阳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中国

发布时间:2023-11-16 04:07:28作者:佛缘网
洛阳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中国

洛阳城西有座千年古刹,名叫白马寺。它被誉为中国的“释源”,意即佛教的发源地;亦被称作“祖庭”,即中国第一座寺庙。关于它的来历,有个动听的传说:

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刘庄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硕大金人,尊严而慈祥,头上有一光环,犹如日月,光辉耀人。金人始初在宇间悠然飞行,后飘然升空,逆往西方而去。明帝感到惊异,把梦境告诉群臣,让他们推测吉凶。朝臣们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清。

博士傅毅广闻多识,说:“臣闻前朝霍去病攻打匈奴时,曾把匈奴休屠王供奉的金人带到长安,献给皇帝。汉武帝命将金人置于甘泉宫,烧香崇拜。时过一百八十余年,屡遭战乱金人早已下落不明。

据说那金人是西方天竺的佛祖。陛下莫不是梦见了佛祖吧!”历来说霍去病将金人带到长安,并以此定为佛像传入中国之始。此实讹传,始作俑者就是傅毅。明帝熟读儒家典籍,还亲到太学讲经,却不熟悉天竺的什么佛祖,听了傅毅的话,很感兴趣,就派出两位使臣去西方求佛。

两位使者历尽艰险,终于到了佛国。佛国对中国的使者深表欢迎。佛国的两位高僧,一名摄摩腾,一名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像和《四十二章经》,不辞万里,来到洛阳。

明帝对友邻佛国的两位高僧异常敬重,指令在洛阳城西盖了规模宏伟的佛寺,供两位高僧居住。驮经白马也养在那里,故称白马寺。

依这个传说,洛阳白马寺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寺前山门两侧仍饰立着两匹石雕白马,寺内的东西侧院中分别有摄摩腾、竺法兰的古墓,寺内大殿中嵌有《四十二章经》的刻石,还遗留有东汉清凉台的硕大青石柱础。这里因被视为“释源”,历代名僧云集,译经传教,成为佛教活动的中心。白马寺的传说,流传广远,但附会甚多,实不可靠。据佛学史家们考证,两位高僧,是否确有其人,尚存疑问;《四十二章经》原文亦系后人抄辑,并非最早传入中国的经卷。传说中的人物、情节、时间、地点,也众说纷纭,矛盾百出,不足凭信。白马寺的传说不能视为信史,但却证实着一段可信的史实。

佛教初入中原,远不如儒、道影响之大。佛经的教义,始初只能借助儒、老的概念和形式,才得以传播。故在东汉代,人多同祀佛老,史书上也把浮屠、老子并称。后来,道徒眼见佛教力量的增长,就编了老子西去化胡的故事。大意说,老子西游天竺,教化胡人,释迦牟尼就是老子的化身。意在抬高道教,贬低佛教。东汉时,佛教力量尚弱,高攀黄老,也只好默认老子化胡,即默认“汉神”高于“胡神”。

曹魏与西晋时,佛教力量发展。译经事业早在东汉末亦有成就。佛、道力量的对比逐渐发生变化,佛教转弱为强,渐同道教分庭抗礼。白马驮经的传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编造出来的,意在攀附皇权,渲染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四音时,自马寺的放事已在佛徒中广为流传后来,佛徒们又编造出佛派老子、孔子来中国进行教化的故事,用意则更为昭然白马寺传说的出现,反映了魏晋时佛教力量的拍头,同时,也反映着佛、道矛盾的发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