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扎西郎加上师:改变心的念头,要先了解心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4-02-18 04:07:36作者:佛缘网
扎西郎加上师:改变心的念头,要先了解心的本质

因此,如果有人想要根除心的缺陷,先了解心的本质以及心的转化是很重要的。首先,努力试着去检视心的状态。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经验了不同的心识与妄念,乃是因为太多遮掩混淆现象的念头出现之故。心真实的、清净的本质被遮掩蒙蔽了,如同把一只清澈透明的玻璃杯上了颜色之后,我们很难看见杯子的原来面貌。所以,如果我们努力清理较粗略层次的心识与妄念,将能够一瞥心的真实本质。在这个阶段,我们觉受了心的空性。这是认清心的本质的一个技巧。

我存此所说的「本质」,不是究竟的本质,而是世俗本质。在清晨,当你已经完全清醒,但是心尚未彻底活跃起来之时,有时你会感到有种清澈明净、无色无染的念头。这正是心的本质,它如同一件白色的事物,可以吸纳其他的颜色;它是中性的,无关好坏,但却是纯净的,而且会有其他的念头伴随着清净的心。例如,没有人无时无刻都处于愤怒的情绪之中,只要意识与觉知存在,即使一个人十分急躁易怒,也有平静无波的时刻。就执着而言,不论执着的力量多么强大,心的本质却显示,执着是可以被灭除的。执着力量的消长取决于外在与内在的因素,因此减轻执着是可行的。

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可能减少这些念头。为了减少念头,我们必须知晓念头存在及其显现的方式。大体来说,我们在特定客体之特质及客体之各个部分之间做了一个绝对的区分。当我们谈及「客体」──它的性质和概念──纵使这个客体及其影响是两个不同的现象,但对于它的特性,我们心中是清楚明了的。如果这是「存在」的真正形式,那么当我们了悟这现象时,应当能发现它的存在,但其实不然。因此,假如我们去除了组成该客体的各部分﹝其影响和现象等﹞,将无从去发现引起该现象的真实客体。然而,这种说法适合世俗的存在方式,不适用于究竟的存在方式。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努力寻找赋予所有现象名称的基础,它是无处可寻的。以世俗层面为基础来说,我们可以搜寻至某一种程度,但超过了此一程度的范围之后,如果我们把现象分解为各个部分,试图寻找该现象,则无可得。以「我」为例,我们往往认为,「我」是一个所有人,或属于那个所有人的某个物件。这是因为我们假设了身与心之外,有一个分离的、独立的身份。一般而言,当我们提及「我」之时,我们有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我」是心与身的所有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