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西安历史上六座有名的佛塔(图)
发布时间:2023-11-12 04:07:52作者:佛缘网大雁塔
佛教在线10月17日讯 据西安晚报报道:西安有六座有名的佛塔:1.仙游寺塔2.大雁塔3.小雁塔4.兴教寺塔5.宝庆寺塔6.香积寺塔。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来历典故等,让我们和大家介绍一番。
天下闻名的大小雁塔
大雁塔、小雁塔几乎人人皆知,至于为什么叫“雁塔”,有多种解释,有说来自佛教典故,说古天竺一僧人对天长叹无肉吃,天空雁群中一只大雁闻言坠身自殒于僧人前,僧人感悟戒肉并建塔葬雁,名曰雁塔。有说根据《天竺记》“达口+亲有迦叶佛伽蓝,穿石山作塔五层,下层作雁形”,大约称其建筑形状构造如飞雁列阵般而来。还有说大雁塔高峻入云接天触雁等等。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7层共64米高,呈方形角锥状。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原为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逸出众,是建筑艺术遗产的精华。
小雁塔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自然离合,这种现象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千古名僧葬骨处兴教寺塔
兴教寺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的葬骨地,位于长安韦曲南樊川的少陵原畔,有樊川八大寺院之首的美誉。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后,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翻译佛经。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玄奘圆寂于玉华宫,先葬在长安城东白鹿原上,后迁葬于现在的地点,并修建了这座5层灵塔。
玄奘灵塔呈四角锥体状,用青砖砌成,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底有拱形券洞,玄奘的泥塑像在龛内供奉。在玄奘塔左右各有一座相对矮小的砖塔,是玄奘两位著名弟子窥基和园测的灵塔。
禅义幽深的香积寺塔
在距西安市近20公里处、长安区韦曲的神禾原上有座香积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建造的,而以唐代著名僧人善导命名的善导塔就在该寺内。
据相关文献记载,香积寺的前身为“光明寺”,善导曾在寺内居住,他圆寂后,其门徒建造善导塔。意思把善导比作香积佛,而寺内的塔就是善导的供养塔。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名为开和寺,后又恢复原名。宋元时期,香积寺遭到破坏,乾隆年间对寺和塔都进行了局部维修。
善导塔是香积寺内现存最大的塔,位于寺内的西北角,是一座阁楼式砖塔。塔体原为13层,后因年久失修,塔顶被破坏,现存10层,残高约33米。二层以上每面均有隐刻仿木构建筑的立柱。
见证历史变迁的宝庆寺塔
在西安大南门内东北侧可见一座7层塔巍然屹立,这就是宝庆寺塔,宝庆寺寺院殿宇已经随历史的变幻而湮灭,惟有这座华塔仍展示着其古朴典雅之风格。
宝庆寺初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唐文宗与这座寺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文宗喜欢吃蛤蜊,有一次正吃着送到嘴边的蛤蜊突然变成观音的形象,文宗骇然惊觉顿时醒悟,从此不仅不再吃蛤蜊,还将蛤蜊送到宝庆寺内供养,并在寺内用五色砖建了一座塔,因而宝庆寺在唐时还称为花塔寺。
目前完好保存的这座塔建于明景泰年间,共有7层,高约23米,平面呈六角形。
塔身全用清砖砌成,每层叠涩出檐。塔的第二层每面都镶有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镇国大将军、左监卫门大将军、上柱国梁义深等宦官建造的白石造像。这批造像原是唐长安城东南隅的光宅坊内光宅寺的遗物,明景泰年间修塔时移来镶于塔上。这批造像十分精美,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典雅华丽。塔的第四层的每面壁上也砌有拱形小龛,龛内放置着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石刻造像,弥足珍贵。充满神秘的仙游寺塔
周至县城南15公里的黑河畔,有着人间仙境般的优美风景,黑河水在谷间积成潭,古人有“黑潭水绿黑如墨”诗句,故称黑龙潭。若在雷雨交作时,溪光山色变幻万千,如入仙境,因此又有仙游潭之称。仙游寺法王塔就坐落在这个风景旖旎的地方。
隋文帝杨坚因喜欢这里的风光,在此建造了自己的行宫仙游宫,仙游宫即是仙游寺的前身。他夺取北周政权后,一反周武帝毁灭佛法的政策,大兴佛教。仁寿元年(601年),诏令分送佛舍利于31州,高僧童真奉命将舍利送到仙游宫建塔安置,俗称法王塔,改仙游宫为仙游寺。
法王塔位于仙游寺的西北侧,塔身为四角锥体,用青砖砌成,每层叠涩出檐,为斗拱仿木结构,有7层35米高。法王塔经历1400多年的风雨剥蚀及多次地震仍能巍然而立,可称为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奇迹。
要说的是,仙游寺法王塔于1998年10月异地搬迁重建,历时5年后照原样移到距原址不远的山梁上,图中所示的还是原来的旧照哩。不知读者有无察觉?(记者呼延思正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