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六尺巷之谦让家风积厚张家六代出十二位翰林
发布时间:2022-08-14 20:28:00作者:佛缘网
那这个地方,我们就讲,有些人常常会在这个世间跟人家打官司。这个我个人看法,会增加业力,造就新的冤亲债主,这个基本上我个人觉得是伤德。所以我们跟人家有纠纷、有争执,要怎么样?老和尚讲的礼让、谦让、忍让,要修忍让。
那我们就来提一个老和尚最近常常在提的六尺巷的故事,这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值得我们来学习。这个六尺巷的一首诗,叫「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故事是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文华殿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后来官拜至宰相的张英写给家里的一封信。张英他是安徽桐城县人,我们知道安徽桐城县都是出大学问家,老法师是安徽庐江,跟桐城也应该是附近。那么现在桐城改成桐城市。因为他老家,张英的老家跟吴家为邻,那吴家盖房子的时候为了地界,跟张家就张英他们老家发生了纠纷,那双方争执不下,便诉讼到县衙门里面打官司了,张英的家人就跟吴家打官司。但是由于张家跟吴家在地方上是名门贵族,所以县官也有些为难,一时间没有办法裁断。
那张家的家人就写一封信给远在北京当宰相的张英,请他出面出面,关说关说一下。那张英接到家书以后,就觉得说没有必要跟吴家相争,邻里之间应该要礼让才对。这是教育,这地方就是教育。于是他就给家里写了这封信,就是「一纸书来只为墙」,你写一封信来只为了这一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你让他三尺又怎么样呢?「长城万里今犹在」,那万里长城今天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就回这封信给他的家人了,那家人读了这封信以后,觉得很惭愧,我们张英宰相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主动的就跟吴家讲说,好啦,我们不跟你争了,我们退三尺的空地给你了。
我特地去找这个档案,那个六尺巷现在还在,而且把它维护得很好。他们张家都退三尺了,那个吴家看到张家退三尺,深受感动。所以你看人性本善,孔子说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看「人之初,性本善」从这个地方可以得到验证,本来跟他吵得不得了,还打官司,最后你先退,他跟着退了。吴家也觉得很惭愧、很感动,也主动退让三尺,这样就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一条宽六尺,长一百多米的空巷子出来到现在,这两家的纠纷就平息了。那么前后街的人们就从这个巷道通行,也十分方便,结果自己退三尺,对方退三尺,变成都利益大家了,这就功德了。所以六尺巷的美名就广为传扬。
所以老法师最近在勉励弟子,不要相争,不要互相嫉妒,不要去排斥对方,学学六尺巷的精神。我想老和尚用心良苦,老人家他知道。
那么张英他们家风非常好,教子有方。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曾经在朝廷任职,后来也官拜到宰相,你看一家两个父子,他们父子两个人都当到宰相。在历史上我看到,我知道的只有谁呢?宋朝的范仲淹跟他儿子范纯仁,父亲当宰相,儿子当宰相,这不容易,这要很大的德行跟福报。你看张英当宰相,他儿子张廷玉也当宰相。但是到张廷玉的时候,已经是雍正了,康熙转为雍正了。在雍正十一年,公元一千七百三十三年,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他参加科举考试,这第三代的啦,参加科举考试。张廷玉按照规定他回避,他就不能当考试官了。我们知道到皇帝那边去考试的,要选状元了,都是殿试,殿试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科举考试,殿试,雍正皇帝钦点,初定张若霭是一甲三名,探花。第一名是状元,第三名是探花。当时考卷是密封的,跟现在一样都是密封的,拆卷以后才知道说,一甲第三名是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那张廷玉在感谢皇帝时,下跪要求说了,若霭是我的儿子,万万不可定为第三名。雍正皇帝就说了,卷子是密封的,我也不知道他是你的儿子,那你已经回避了,在决定之前,也不知道是谁的试卷,这个事跟你无关。
你看张廷玉这个家教多好,这家风多好,张英真是教子有方。张廷玉就一直跪在地上不起来,要求将儿子降低名次。雍正皇帝说,这科举考试是朕定的等次,你快起来吧。张廷玉就跪地不起来啦,我们张家已经是两代辅臣了,就当到宰相了,已多蒙皇恩了,天下寒士很多,应该让给别人。哎呀,你看这个就是,从这地方看出福报跟度量,他就把福报送给别人,有福德不受福德,这《金刚经》里面讲的境界。所以不一定说一定要出家修行,你看这个范仲淹找人去算命,就讲的没有错,他去给算命算,两种人可以救人,一个是当宰相、一个是当医生。你看当宰相就是,以这样的宰相就可以救人了,就万民之福。他说,天下寒士很多,应该让给别人。
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学习张英跟张廷玉?这个世间就少一点纷争、少一点战争。雍正皇帝看到张廷玉这样的真诚,十分真诚,于是采纳他的求让意见,把张若霭改成二甲第一名。刚才是一甲第三名探花,现在改成二甲第一名,就是第四名了。他就把二甲第一名的这个人,第四名提升为一甲第三名。这个故事告诉你,张家人家,他们为人忠厚,家风纯朴,这个叫做家风、家业、家学、家教。所以这样的家风、家学、家教,诞生出他们张家六代出了十二位翰林。听清楚喔,十二位翰林,二十四位进士,你看这个不得了,那要多大的福报?
所以老法师讲,成家立业,教学为先,教育太重要,太重要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印光大师说,天下之大权女人掌握一半。这个家教落在谁的身上?落在妻子、妇女的身上。夫妇有别,这个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外,就负责养家。女主内,负责把下一代教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后」不是说指生儿生女,是真正要有一个有贤能的、有德能的后代,那才是真正的孝顺。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五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