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舍利子
发布时间:2020-05-08 14:45:57作者:佛缘网为什么会有舍利子?千余年来,这一直是佛学者和医学、生物界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迄今为止,产生了多种说法。
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释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
舍利,据观察,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据说,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舍利现象本十分罕见。但近年来,舍利现象屡有出现,成为当代佛教界的一个奇闻。
1990年12月。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火化后,人们在他的骨灰中捡到480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硬物,有些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亮。据辨认。与佛门珍宝舍利子毫无二致。
高僧们火化后形成的舍利子大小不一,色泽各异,1993年5月7日晚,我国东北沉阳唯一藏传佛教喇嘛教实胜寺的79岁大经师召乌力吉高僧(蒙族),感觉身体不适,想回原籍辽宁阜新一趟,不料,寺里派人刚送他到沉阳火车站,他便悄然圆寂。高僧的遗体是送到沉阳文官屯殡仪馆火化的。火化后,在他的骨灰中发现红、绿、黄、黑、白等多色珍贵结晶体数十枚,大的如黄豆,小的似米粒,经佛教专家鉴别.认为是高僧圆寂留下的珍贵舍利。
据说,有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多达万颗。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一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竟大如鸡卵。1989年9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洗石庵住持、93岁高龄的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到了3颗碧绿色、晶莹透明的舍利子,每颗直径3-4厘米,好像绿宝石一般。
释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尤令人称奇的是高僧圆寂后心脏火焚不化,最后竟也化成坚固的舍利子。1994年93岁的圆照法师在陕西省长安县喂子坪乡观音山法华寺修行。进入6月份以来,就水米不进。6月12日,神色突然异常兴奋、激动,晚上9点多时,她对前来探望的寺内众弟子演讲了一通佛法后,说了一句“我将心留给众生”,便再无声息;众人看时,已合眼闭目,盘腿打坐,悄然圆寂。四天之后,弟子们按照佛教教规,在寺内一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将法师焚化,大火烧了整整一天,法师法体形成百多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舍利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颜色雪白,镶嵌着米粒大小的呈红、黄、蓝、褐色的结晶体。尤为神奇的是,法师心脏久焚不化,成为一个呈黑褐色的巨大舍利子。火化结束时,心脏尚软,之后逐渐变硬,当时在场的百余名弟子们均亲眼目睹。据称,圆照法师性情静、平和,心地善良,但饭量极小.每餐只吃一二两。法师的俗家弟子、长安县气功协会会长王绪文介绍,法华寺曾派人携舍利子到省佛教协会,经余元大师鉴别,确认是罕见的舍利子。后来,当地人为了永久存放,又筹措资金专修了一座舍利塔。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学者提出,由于佛门僧人长期都是素食,摄入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然而这种解释并不完全令人信服。世界上素食主义者成千上万,为何并无舍利子出现?佛门弟子不计其数,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舍利子呢?一些学者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类似胆结石、肾结石之类。这种解释也难自圆其说,不少患结石症的病人,死后火化,无一例有舍利子存在,况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几乎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
还有,如:舍利为何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舍利为何色泽不一,五光十色?更让人百思不解的是心脏久焚不化,由软变硬,成为一个巨大的舍利子。这在佛教史上也前所未闻。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不是科学能解释的,但是科学不能解释的事,不代表就是骗人的,也不代表就是荒诞无稽的。我们应该保持健康、客观的态度,既不盲目相信,也不一味地认为那是迷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科学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