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慈法师著:弥勒信仰(1)
发布时间:2023-11-16 04:05:45作者:佛缘网前言 透过上生经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中国,列在五大菩萨之一的弥勒菩萨,他是未来娑婆世界的主人,在人寿五万六千岁,他将降兜率,来人间示现成佛。现时寄居兜率天内院,在天上教育天人,以及教育求生兜率的往生者。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是释迦佛的继承者。因此,不但古代印度,很多人信弥勒,敬仰弥勒,西域也很多人信仰弥勒,中国也很多人信仰弥勒。我们可以从高僧传看出来,很多高僧大德一心一意求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菩萨。 然而,从古至今弥勒信仰,可以说从兴起、发展、兴盛到衰亡,这其中事情是很多,我们来了解弥勒信仰的种种因缘。先来了解它的兴起。 一、弥勒信仰之兴起 一、起源: 弥勒信仰的起源,应该是在印度。 释尊灭度后三百年间,印度一般人的信仰是信释迦,不信别的佛。 后来部派佛教兴起,大乘佛教也出现,所以导致那些佛教徒也信十方佛了。 最早期,信仰弥勒最主要的因素是弥勒经及圣像之出现。 二、弥勒经之出现| 1.最早译出的弥勒经典|︽弥勒成佛经︾ <西元三○三年间|竺法护译>|敦煌人。 2.第二译出的弥勒经典|︽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 <五世纪初|鸠摩罗什译>|龟兹人,生长在西域。 3.第三译出的弥勒经典|︽弥勒上生经︾ <五世纪|沮渠京声译> 三、弥勒像之出现| 近代在印度犍陀罗|古代佛教美术中心,发现西元二世纪后期之弥勒像,而且有很多。 弥勒信仰之兴起,由﹁弥勒经﹂和﹁弥勒圣像﹂之出现可以看出,发源于印度,尤其以西北印度最盛。 后来,因为文化交流,弥勒信仰从西北印度,逐渐扩展到西域。 最后,西域之经典﹁弥勒经﹂,由西域语文转翻为汉文,西域之信仰弥勒,再影响中国。 也就是中国的弥勒信仰是由西域影响的。 二、中国弥勒信仰之起源 西元七世纪初叶,玄奘大师由天山南麓去印度。在途中经过敦煌寺,寺内就有﹁弥勒像﹂。 唐代道世著︽法苑珠林︾,记述玄奘西行途中的见闻说:﹁玄奘三藏云:西域道俗,悉为弥勒之业。﹂ 所以,弥勒信仰虽起源于印度,但交流后,在西域也成为普的信仰。 中国的信仰起源,是由西域传入的。 那是由弥勒经,原是西域语文,由竺法护、鸠摩罗什、沮渠京声三位翻为汉文,因此弥勒信仰也传入中国。 接触了﹁弥勒经﹂及﹁弥勒像﹂就有大德信仰﹁弥勒﹂。早期最初信仰者是晋朝的释道安。 由他和弟子发愿求生兜率净土,影响后来佛教中很多人物,也向往﹁兜率净土﹂,也信奉﹁弥勒菩萨﹂。 现在介绍早期发愿求生兜率净土的几位高僧。 ⊙道安法师 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著名法师,生在东晋时代<公元三一二年|三八五年>,俗姓卫,山西常山人,佛经﹁三分科判﹂是道安师之伟大贡献。 高僧传记载:道安法师十二岁出家,他神智聪慧异常,但由于形貌生得丑陋,所以不为师父看重,只叫他做些粗重的工作,如此三年,一本经也没念过;然而,安师并无丝毫怨尤,每天仍是快乐的工作。 有一天,他对师父说:﹁请师父给弟子一本佛经,田中工作休息之暇,可以读读。﹂他师父随手拿了一本︽辩意经︾给他,约有五千余字,他早出晚归,便把经还给他师父了。他师父以为他看不懂,就接过来放入经函。可是第二天早上,道安下田工作时,又向师父再要一本佛经读。他的师父问他:﹁昨天拿去的书看懂了吗?﹂安师说:﹁看懂了,所以交还师父再换一本看。﹂他师父带著怀疑的神情又取了一本︽光明经︾交予他,这本经有一万多言,但是到了晚归时,仍把早上借去的经还给师父。他师父问:﹁怎么又看完了?﹂﹁是的,看完了。﹂他师父不相信,叫他背诵;他朗朗诵出,一字不差。从此,全寺僧众,都对道安拭目相看,再不对他以貌而品其高下了。 青年时代就受完具足戒,四十五岁在太行山创立寺院,是时拜他为师者数百人。安师解经、讲经时,非常谨慎,常常恐怕不合佛意。 道安对于汉译佛经,其意不明之处,颇难解释,欲想请弥勒菩萨为他决疑。以及安师在经中了解,弥勒是未来龙华三会天人师。今在兜率内院,所以一心求生兜率净土。因此,时常带弟子法遇等,在弥勒佛前立誓,愿生兜率天。 后来在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西元三八五年>,忽然有一位形貌丑陋的异僧,来到寺院投宿,不巧寺院房已住满,当日管理事务的僧人,就安排他住堂中。当夜这位异僧,从窗口出入非常自然,有人看到感觉非常惊讶,就马上向安师报告,安师知道这位一定是异人,来此地一定有目的。于是急忙前来问安,并且问明来意。 这位僧回答:﹁自有所为而来。﹂ 安师说:﹁我自己了解,罪业深厚,是不能度脱。﹂ 异僧说:﹁不然,你善根深厚,即可度脱,但须沐浴圣僧,所有的愿才满,因缘才成熟。﹂于是就教导安师沐浴方法。 当时,安师就请问他,来世所生之处所。异僧以手向西北空中一比一画,即时看见他拨开云雾而兜率陀天胜景,即现在前。当天晚上,有数十人同时看到。 到了二月八日,早斋用完时,他忽然向大家讲:﹁我要走了﹂说走就走。可见其人,生也有自,去也有所归。 法师肘中生有一块方肉,上面有通文,当时的人都说安公是印手菩萨转世。 ⊙法遇法师 法遇法师,姓氏不详。年少好学,后随道安大师出家,住在江陵长沙时,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四百多人。 有一天,一位寺里的僧人喝了酒,当晚也没有做晚课。法遇法师知道了,只是给予警诫而以,并没有把他赶出去。 不久之后,道安大师知道这件事,便用竹筒装一支荆条,亲自缄封并题字,寄给法遇,法遇开封一看,只是一支荆条,知道是为了喝酒的事,而自己处理不当,使得道安大师费心,于是深深感到惭愧,就命维那师集合大众,把杖筒供置于佛前,上香后,向筒致敬,然后取出荆条交给维那师,自己伏在地上,命维那师打三下,再放入筒内,对大众泪流满面的自责,从此以后大家都精进用功,没有人敢再犯戒了。 他曾经写信给慧远大师说:﹁吾人微闇短不能率众,和尚虽隔在异域,犹远垂念吾罪深矣。﹂ 法师一生用功修行,与道安大师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后来六十岁时,在江陵往生了。 ⊙昙戒法师 昙戒法师,字慧精,俗姓卓,晋朝南阳人。居家时游心于外道的典籍,后来听到法道法师讲︽放光般若经︾,于是向人借了一件衣服去听经。听完了后深深的体会佛法的道理,于是弃舍以前所学,发心从道安大师出家。 昙戒法师出家后,精进用功,博通三藏,诵经五十万余言,每日礼佛五百拜。后来生病时,弥勒佛号更是不离口。 他的弟子问他:﹁为什么不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呢?﹂ 他回答说:﹁我与和尚<道安大师>等八人,经常共同的发愿要往生兜率净土,和尚与道愿法师等皆已经往生了,只有我还没有去,我还是发愿要往生。﹂ 话一说完,即有光照在他的身体,容貌安详的往生了。昙戒法师春秋七十,他的弟子们将他葬在道安大师坟墓的右侧。 三、中国弥勒信仰之发展 一、发展之因素 在中国,弥勒信仰会发展是有原因的,我们来探讨原因。 1.弥勒像之出现与传入 ?出现: 弥勒像在佛灭后四八○年时代,北印度有位阿罗汉,名叫阿利难陀,他以神通力,带名雕刻家上兜率天,看弥勒的慈容,然后来人间作像,一共三次,才完成人间第一尊弥勒圣像。这尊像就是法显在西元三世纪末去印度,所拜见之像。 之后,近代考古学家,在印度犍陀罗地区,发现西元二世纪末期之弥勒圣像。 玄奘大师去印度途中,在西域敦煌寺,见有弥勒像<西元七世纪初> ?传入: 初期传入之弥勒圣像,是来自西域<与弥勒经同时>。后来传入之弥勒圣像,是来自印度。 2.弥勒经之译出 ?竺法护译出|︽弥勒成佛经︾ <公元三○三年>。 ?鸠摩罗什译出|︽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 ?沮渠京声译出|︽弥勒上生经︾。 3.大德道安等八人与法显之传播 由于释道安与弟子法遇等八人求生兜率净土,信仰弥勒而影响后人。之后有著名人物|法显,他也信仰弥勒。玄奘、窥基师徒,不但信仰弥勒,也求生兜率净土,并劝众生求生兜率,大力弘扬弥勒法门。 相继受其影响者,不乏其人。 4.弥勒之灵验 弥勒信仰会发展,弥勒给人之灵验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法苑珠林︾卷十六:东晋戴颙,受友江夷之托,造观世音像,致力罄思,欲令尽美,而相好不圆,积年无成。 后梦有人告之曰: 江夷于观世音无缘,可改为弥勒菩萨。 戴即停手,驰书报江,信未及发,而江书已至。俱于此夕感梦,语事符同。 戴喜于神,应即改为弥勒,于是触手妙成。 其像安于会稽龙华寺。 △昙副施赀财,造弥勒像。 又梦弥勒佛,手摩其顶,天香幡气,神龙现体,一二年中灵应相袭。 △智严受具足戒后,恐不得戒,上兜率问弥勒,弥勒告以得戒。 5.由经知道|释迦之继承者乃兜率天主弥勒。 ︽上生经︾传入中国,中国人知道释迦之继承者是弥勒。因此纷纷皈依这尊菩萨,信仰这尊菩萨。 以上五点因素,是造成中国信仰弥勒之发展。 二、发展之过程 1.信仰者纷纷造像供养 ?南北朝之云岗石窟,其中第一、三、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窟中,都有供奉弥勒菩萨。 ?北齐<唐邕>造七尺像。 陈朝<尚书>造八十尺像。 隋朝<智周>造丈六像。 唐朝<慧頵>造二尊丈五像。 唐朝<慧云>造丈八像。 唐朝<法兴>建弥勒大阁高九五尺,中供弥勒圣像等七十二尊。 唐朝<海通>造三六○尺像。 唐朝<高宗时代>造一尊。 唐朝<六八○年><处贞>造五○○尊。 唐朝<七三八年>造一尊。 窥基法师造弥勒像<窥基传> 2.弥勒上生变相图及弥勒下生图之塑造 ⊙公元八二六年,山西凤台塑造弥勒上生变相。 ⊙敦煌千佛洞发现弥勒下生图。<蠰佉王及婆罗门女听闻弥勒说法之相> 3.以弥勒相关为名的建物出现 ⊙龙华寺<戴颙作像安置处> ⊙弥勒精舍<刘宋文帝时|法祥造> 4.由求生大德相继而出 ⊙法显 法显大师是曾去印度留学<求法>之大德。 他于公元三九九?四一五年,去印度留学。在北印度陀历国,曾去礼拜阿罗汉以神通力上兜率内院见弥勒<带雕刻家去>来人间所作之像。 又在瞻波国时,听天竺道人诵经,知道释迦牟尼佛所用之,现时海龙王持入龙宫。至弥勒佛成道时,佛始出,四天王献给弥勒。因为贤劫千佛共用一。 法显去印度求法,途中见过弥勒之圣像,又听有关弥勒之经,对弥勒之信仰,由此因缘建立。 ◎附:四王献 四王献 本行经云。世尊思惟过去诸佛。皆悉持而受于食。时四天王。各从四方。持四金。奉上世尊。世尊不受。将四银。世尊不受。将四颇梨。而亦不受。四琉璃。亦复不受。四玛瑙。而亦不受。四砗磲。亦复不受。时毗沙门天王。告余天王言。我念往昔青色诸天。将石来奉我等。白言。今此石。仁等可用。受食而吃。复有一天子。来白我言。慎勿于此石受食。宜应供养。比之如塔。当来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可将此持奉世尊。时四天王速疾还宫。各执石盛满天花。以香涂来诣佛所。共将四。奉佛。白言。唯愿世尊。受此石。世尊复念。此四天王。以信净心。奉我四。我亦不合受持四。若受一人。三人有恨。我今总受四王之。尔时世尊。受四天王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左手。受已。右手按下。神通力故。合成一。坚牢清净。四际分明。 ⊙玄奘 玄奘法师之传记,已经在上生经结束时介绍过。 他是在七世纪中,去印度求法。跟随戒贤大师学习唯识。 当时印度之弥勒信仰,以及圣像很盛行。他非常信仰弥勒。 续高僧传卷四: 玄奘本来就愿生弥勒天上,到游西域时,又听说无著兄弟都生兜率,求生心更切,一有空就发愿,愿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玄奘大师俗姓陈,名伟,是河南洛阳县人,生在隋文帝时代<公元五九六年>,大师十三岁随他二兄长捷法师出家于净土寺。二十岁时在成都受具足戒。当他研究佛经时,因为由梵文所翻译,经中有很多辞不达意的地方,为了彻底明白佛法,就决心学晋代法显大师西游,去印度留学,也可以把完完整整佛法带回中国。 玄奘大师离开中国时三十五岁,前后三年才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多次体力不支昏倒中途,在印度前后十七年。有一次在恒河与八十余人渡船时,遇到十几条贼船,船上的人被洗劫后,贼人又要杀玄奘大师来祭拜他们所信仰的邪神,那时玄奘大师就地打坐,面无惧色,一心观想兜率陀天,口念﹁南无弥勒尊佛﹂,愿离世后即生兜率内院,恭敬供养弥勒慈尊。 不久大师入定,神魂上升兜率陀天,见弥勒菩萨,当他身心欢喜时面露笑容。此时群贼正要取其首级祭神,看他面貌时觉得奇怪,突然黑风四起,把贼船全部翻覆,贼人才跪地忏悔。 有一日,玄奘大师来到一处胜地,其中有一精舍,内有一尊由檀木雕刻的观世音菩萨,供人礼拜发愿,心诚者灵验无比,但必须在七步外,以花环掷在菩萨的手臂为准。玄奘大师欲求知三愿,也买花编成花环,来到菩萨前,至诚向大士发愿: 学成归国平安无难者,愿花环挂在菩萨手掌,掷去后果中。 所修福慧愿生兜率天,侍奉弥勒菩萨,如愿者花环挂在菩萨另一手臂,掷去后果中。 在如来圣教中称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是正确者,花环挂在大士颈上。所求者一一如愿,大师非常欢喜。 六十二岁年底,大师刚译完六百卷大般若经,大家庆贺功成,当日得到诸天散花,并听到空中音乐及满殿香气,时玄奘大师也觉得身疲力竭。当夜有一弟子叫玄觉,梦见一座高大庄严宝塔,忽然崩塌,醒后向大师报告,玄奘大师即非常严肃说:非汝身事,是吾灭谢征兆。 当月初九黄昏时候,不慎跌倒,擦破皮肤,导致破伤风,因此昏迷,而梦见白色莲花,大如帆船,洁净鲜美,自己结跏趺坐于花中,几日后,又梦见百千相貌庄严天人,各捧妙花珍宝装饰法师卧房。 二月初一,自知即将别世,最后而说偈言:﹁南无弥勒如来,应等正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当夜,弟子慧德法师,又见千尊金人,自东方降临,进入译经内院,甚至花香满室。 二月初四,明藏禅师,又见二位身高丈余金人入室,共捧一朵白色莲花,大如车轮,花瓣三重,叶长尺余,光净鲜艳,捧到大师床前,并且说:﹁师从无始以来,所有损害众生诸恶业,皆由今之小疾而得消除,实在值得庆幸。﹂ 明藏见大师非常安静,恐师谢世,即问:﹁师!您听见吗?﹂ 大师说:﹁勿问,以免妨害吾之正念。﹂ 初五三更时分,弟子大乘光,含悲问师:﹁师父!上生弥勒内院否?﹂ 大师微开双眼说:﹁得生﹂。说完,气息微弱,即生兜率内院,是年六十三岁。 玄奘大师,只求往生兜率内院,奉事弥勒慈尊,等待未来龙华三会,随慈尊下生广作佛事。他曾作弥勒礼赞一篇,欲后世修道者,日日赞礼弥勒慈尊,将来得生弥勒内院,以至将来得无上菩提。 ⊙窥基大师 窥基大师,字洪道,是唐朝将军尉迟宗之子,生于贞观四年。 当年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时,有一次,行经一座雪山,看见一个地方的上面有数丈的光芒,于是便往那个地方去,到了以后发现有一位僧人在那地方打坐,玄奘大师知道那位僧人入了定,于是便以酥油涂满他的身体,之后以打引罄令他出定。 出定后,玄奘大师问他:﹁大师为何在此入定呢?﹂ 僧人回答:﹁我是迦叶佛的弟子,在此入定是为了等候释迦牟尼佛降世,以助其弘法度众。请问释迦佛降世了吗?﹂ 玄奘大师回答:﹁世尊已经灭度一千多年了。﹂ 僧人说:﹁那我只好再等弥勒菩萨降世了。﹂于是便打算再入定。 玄奘大师说:﹁如果你在定中而又错过了弥勒菩萨下生,那要怎么办呢?﹂ 僧人:﹁说得也是。﹂ 玄奘大师说:﹁不然这样,从此东去有一个中国,你到他的京都出世,等我取经回来,你也长大了,到时后我再来度你,共同来求生兜率净土。如此便不怕错过了。﹂据说这位僧人就是窥基大师。 而玄奘大师要度窥基大师时,也有一段趣闻。 玄奘大师回国后,知道僧人出生在将军尉迟宗家里,于是便去将军那里,将军便叫儿子出来拜见大师。将军对于自己儿子的才能感到自豪,于是便要他将自己所作的兵法背给大师听。 大师听后便说:﹁这种兵法西天小儿亦能颂,怎么可以说是您儿子作的呢!﹂便叫随行的一位小童颂出。而将军听了以后,以为儿子去抄袭别人的,因而发怒要杀他。 大师连忙阻止说:﹁将军要杀他,不如让他跟我出家吧!﹂ 将军想想儿子如此不争气,不要也罢,就答应让他跟玄奘大师出家。而窥基大师也觉得莫名其妙。原来玄奘大师所带来的小童有很强的记忆力,听了窥基大师背了以后,就能记下来,而且随后背出,并非窥基大师去抄袭别人。这也可见玄奘大师为度化窥基大师的苦心。 大师十七岁,为玄奘大师弟子,随奘师习梵文。梵文习成后,随奘师在大慈恩寺等处,译出所有大小乘经,又勤于著述和造疏,被称为﹁百部论主﹂。一生中主要著述有唯识述记、唯识枢要、因明大疏、瑜伽论略纂、大乘法苑义林章等。玄奘大师所传之唯识学,由窥基大师发扬光大,故有唯识宗祖师之称。 有一次,大师去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因持戒精严而感天人送食。
所以留大师吃中饭,到了中午天人迟迟未来,大师只好饿著离开。大师离开后天人才来。 道宣律师问:﹁今天为什么这么慢?﹂ 天人答:﹁刚才有一位大菩萨在里面,房子四周都是金刚护法,因此我进不来。﹂道宣律师这才知道天人所说的菩萨是窥基大师。 大师有一次游五台山,在西河古佛刹过夜,当夜梦身在半山中,山岩下有无量人众,唱出悲惨哀苦声音,冥冥之间,首先不忍听闻,后来徒步往下坡看个究竟,忽然抬头向上看见一城池,城中有人喊声:﹁住!住!住!基公您不合来此地。﹂是时有二位童子自城出来,问大师说:﹁汝看见城下那些罪苦众生吗?﹂ 大师说:﹁我只听到哀号声音,没看见他们。﹂ 二位即时丢下一支剑,叫大师:﹁剖腹自然能见他们。﹂ 大师听后举剑即时剖腹,腹开后射出二道金光,照亮山下,见无数众生,受极苦罪刑,时这二位童子入城持二卷白纸和毛笔给大师,大师接后而去,天亮醒时觉得非常惊异,第二天,寺中一角落光芒四射,大师循这道光寻找,竟然发现内有一弥勒上生经,和数卷发光纸。当他回忆昨夜之梦时,心想,必定是慈氏菩萨令我注解本经,以救众生出离苦坑。 大师一生常造弥勒菩萨像,供人朝拜,又叫礼拜者发愿往生兜率净土,朝见弥勒慈尊。大师每日对弥勒慈尊像,诵菩萨戒一遍,持后又发愿往生兜率内院,久而久之,全身竟然现祥瑞之光,非常灿烂,后来在五台山,以玉石造文殊菩萨像,写金字般若经后,身体也发光。 后于永淳元年壬午示疾,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往生于慈恩寺,春秋五十一。 ⊙戒贤论师 戒贤论师,是三摩呾吒的王族,乃婆罗门种。少年时好学有风操,游遍整个印度,希望能找到一位穷尽真理的善知识。后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遇见了护法菩萨,听他说法后而信服,并且请问护法菩萨究竟解脱之理。 后来护法菩萨名声越来越广,遍及整个印度,外道知道了,便到摩揭陀国击鼓并且说:﹁我从南印度来的,听说贵国有一位大论师,我虽不才,但希望与他来议论。﹂ 国王说:﹁可以,就让他和你辩论吧。﹂ 于是就派使者告诉护法菩萨:﹁南印度有一位外道,不远千里来要和您辩论,希望大师您能够赴集论场来。﹂ 护法菩萨听了就要去和他辩论。这时戒贤论师就请问他要去那里。护法菩萨说:﹁今有外道异学要来和我辩论,而我要去摧破他们。﹂ 戒贤论师说:﹁我在这也学了一段时间,就让我去吧。﹂护法看见自己的得意门生这样说,就很欢喜得让他去了。 戒贤论师去时,大家都轻视他年纪小。护法菩萨知道,就对大家说:﹁只要有高明的见解,不要问年纪的多寡。﹂因此知道戒贤论师必破外道。 外道发难后,戒贤论师就依理一一破斥,只到外道辞穷才知难而退。这时戒贤论师才三十岁而已。因为戒贤论师胜了,国王就封邑为其供养。 当初玄奘大师刚从长安出发时,戒贤大师已经一百多岁,因为患风湿症,每当病痛发作,手脚疼得像火烧,也像刀割,甚至一年一年越加严重,后来因为非常痛苦,竟然要绝食自尽,绝食当夜在睡梦中,见了三位天人,从天而降,一位金黄色,一位琉璃色,一位白银色,形貌威仪端正庄严,其中一位就问戒贤法师说:﹁你要舍弃此身吗?经上说身是苦之根本,但是并无教人厌弃此身体。汝今生的痛苦,是因为你过去生中曾为国王,但是喜欢陷害百姓于苦恼中,所以招此报应,现在你应该明白宿世罪愆,多多反省,至诚忏悔。忍受痛苦,并且更要勤讲经论,到时罪业尽,自然痛苦消灭。如果绝食自杀,苦报决难了结。﹂ 那时戒贤法师听后,十分感激就至诚礼拜。其中金色天人,指著琉璃色的天人,对戒贤法师说:﹁汝可认识?这位就是观世音菩萨,另外这位就是弥勒菩萨。﹂ 戒贤大师即刻顶礼弥勒菩萨说:﹁戒贤愿生兜率尊宫,不知能如愿吗?﹂ 弥勒菩萨向戒贤大师说:﹁只要广宣正法,将来一定如愿得生。﹂ 金色天人又自己介绍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我见你枉自弃身,有害无益,故来相劝。你当遵照我的话去做,好好弘扬瑜伽论等,以便普及尚未闻者,你的病自然会慢慢好起来。三年之后,有一位大唐国僧人,爱乐大法,欲依你修学,你要好好等待他来,尽心教授。﹂ 戒贤大师再次跪拜,等他抬头时,三菩萨已经不见了。醒来后方知是梦,自那时起风湿病也渐渐痊愈。 后来玄奘大师来到那烂陀时,戒贤论师跟他说这段因缘,并且问他:﹁你来到这里已经多久了。﹂ 玄奘法师回答:﹁已整整三年了。﹂ 玄奘法师来到那烂陀寺后,跟戒贤大师学诸论五年。在那烂陀寺五年中,是跟随戒贤大师,学唯识宗,瑜伽师地论、五明、中论、百论、显扬对法论、大乘庄严论、辨中边论、金刚般若论、分别瑜伽论等。由于玄奘大师用心学习,戒贤论师也倾心相授,所以玄奘大师都通达这些经论。 ⊙竺僧辅法师 竺僧辅法师,姓氏不详,西晋邺人也。年少出家,持戒精严,通达诸论且又善经法,在洛阳弘扬佛法,大展宗事。 后来遇到西晋乱事,又值饥荒,于是便和道安法师等去避难,每天讨论佛法。不久又到荆州上明寺去居住,每日只以简单的蔬菜为食,更时时礼佛忏悔。发愿要往生兜率净土并来瞻仰慈氏菩萨。 那时荆州刺史王杭礼请竺僧辅法师为戒师。有一天,法师说:﹁我明天就要走了。﹂到了要往生时,整个房间都是妙香,僧俗很多人都来观望,就在当日晚上无疾而终,逝时六十岁。寺里的僧众也为他起塔。 ⊙智晞禅师 智晞禅师,俗姓陈,颖川人。很早就跟随智者大师受学。有一次他拟建一座伽蓝殿,一切都造好了,只是留下一个经台,找不到材料来安置上去。 在他所住的香炉峰上,林木秀异,而山神很灵,自古以来,没有人敢去采伐那地方的林木。当时大家议论纷纷,都以为建筑经台,是供养法宝法器的,也只有香炉峰上,坚硬的柏树才可以采用。当大众把这个意想告智晞师以后,智晞禅师低头沉吟了一会儿,才对大家说:﹁既然那些柏木,是山神所护持的,那么,你们就千万不得造次啊!﹂ 当晚智晞禅师梦见有人对他说:﹁香炉峰上的柏树,都施给你拿去建造经台吧!﹂ 第二天过堂吃饭时,智晞禅师很高兴的宣布可以开始伐木了。这时在旁边的侍者,感觉非常奇怪,便问他说:﹁昨天你不是不许可吗?为什么今天又变了主意呢?﹂ 智晞禅师说:﹁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你们放心去取好了,不会有什么灾祸的。﹂ 当时有一位名叫法云的和尚,要去香炉峰行头陀行。智晞禅师知道了曾劝他说:﹁那山的山神,性情刚强,你的道力微弱,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到那里一定会不安的,你万万不要去啊!﹂可是他不听,便自去了,到了山下果然不到两天,山神便出现了,终日骚扰他。不多久,他便被驱逐了回来。 后来有一天,智晞禅师向一位正在房中诵经的道洹说:﹁今晚会有僧人到来。﹂ 说罢,他就退了出去,当他走后,不久即有一位手持锡杖和铁钵的僧人走了进来。一会儿,隐没在佛殿边。过后就听见殿上有铿锵洪亮的钟声传了出来,音响震动山谷,智晞禅师听了便对众人说:﹁那是在呼唤著我啊!﹂数日后,他对弟子们说:﹁我的时候到了!﹂说完当即沐浴完毕,升座说法,盘座闭目而去。这时弟子们齐声哭泣,他又睁开眼告诫他们说:﹁我习禅以来,凡四十九年,勤勉不遗余力,你们当依此勤修道业,怎么拘于私情?﹂说者门人拭去眼泪,问他当去何处投生,晞师对他们说:﹁我要投生兜率天去了。那里有我的先师智者大师在座;还有,我顺便告诉你们吧!在他两旁的宝座行列中,还有一个空者的座位,要经过六年后,留著给灌顶禅师去坐的。﹂⊙智顗大师智顗大师,俗姓陈,其母夜梦祥云绕身,欲彿去时,忽有声云:﹁寄托王道,何彿去耶?﹂因此遂有妊。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七月荆州之颖川,十八岁出家,从法绪受十戒,依慧旷禀具足戒,后诣大贤山读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三部经典。顾江东无可问之师,遥慕慧思禅师德风,往光州大苏山入普贤道场行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诸佛赞言: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文,豁然照了法华三昧。即将所证呈白思师,师叹为﹁非尔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且为辗转开演四夜,自此更极精进,曾代师讲大品经,思师亲临其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 大师以二十三岁之青年,遇慧思禅师而筑天台开宗之基,三十岁奉师命往陈都金陵,时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大师于瓦宫寺讲法华经,大师开讲法华经经题,于启讲日,陈帝束停朝议一日,王公相将皆来听讲,是实天台开宗之纪元,佛教传来中国约五百年,时陈大建元年也。 大师初旋为众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驻锡金陵者凡八年,夫希名利者竞于市,重修行者隐于山,违缘,则常士所遮;若遇顺缘,非杰士安能勇退。大师行化金陵,荣誉无伦,顺缘之至。然大师深怀天台幽境,神慕道幽闲迹,故于陈大建七年三十八岁时,隐遁天台,九年间度其岩栖溪饮饮生活,扩拓建立本宗之根本焉。 隋开皇十一年,晋王广在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请大师为授菩萨戒,赐智者号,自称弟子。 隋开皇十三年四月,大师五十六岁,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翌年说摩诃止观。止观,盖一夏敷扬,朝暮二时,慈沾法雨者,达一千多人。 大师于法华经,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讲竣,玄义,立五章。说法华首题;文句解释法华一部别文;止观,依法华妙理为修性行法;前二部是天台判释教相之论,止观是今家观心修行之实践。此三大部,宗成天台理论与实践两大部门,达成今家立教开宗之务。 隋皇太子晋王广从大师受菩萨大戒。大师云:﹁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 王曰:﹁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而后尊称大师曰智者,故智者为赐号。 后大师有疾,自知不久当终,乃将衣钵道具分为二分,一分供奉弥勒菩萨,一分充羯摩,有弟子进药,大师云:﹁药能遣病留残年乎,病不与身合药何能遣,年不与心合药合所留。﹂ 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大师入灭,至子时顶上犹暖。春秋六十。 ⊙灌顶禅师 灌顶法师,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法师刚生不久,父亲就死了,因此都靠母亲辛苦的扶养。当他三个月大时,母亲每天晚上称念佛法僧,而法师乃随著她念,母亲非常惊讶,就告诉摄静寺慧拯法师,慧拯法师听了就叹说:﹁此子非凡。﹂ 七岁时,就随慧拯法师出家,当他二十岁时,慧拯法师厌世,因此就往天台随智顗禅师学习,后来蒙智顗禅师印可而研修观门。 后来智顗禅师生病了,法师乃朝夕尽心侍奉,比及往生时,又亲承遗命,将遗留的书以及信物授与晋王,灌顶法师哀泣的跪授,而晋王五体投地的顶受。 仁寿二年,晋王礼请灌顶法师入京讲经,法师乃带著法华经疏,持衣负锡入宫,宣讲妙理,听法者无不欣叹。有至深不易了解的道理,法师都一一详解。 贞观六年八月七日,法师示现小小的疾病,后来房间有异香,于是就告诉弟子:﹁弥勒经有说:佛要入城时,有许多香烟好似云一般,你们就多烧些香吧,我将要走了。﹂ ⊙玄朗法师 玄朗法师,俗姓傅,为梁代傅大士之六代孙,他的母亲怀妊他时,曾梦见乘羊车翔空而游,醒来觉身有异,从此不食荤血。当母亲生产他时,毫无痛苦,犹如假寐一般,当她醒觉时,小儿已生下来了,身体感觉很清爽。 初生的他,也不啼哭,微笑不已。九岁即出了家,一天能诵经七卷。继又精研各宗经论。他常感慨古人虽然有著作章疏,但判断还不一定正确,于是就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讨论法要。后来听说天台宗可以清众滞、趣一理,于是从慧威法师学习,而通达法华、净名及大乘止观法门。后来又随恭禅师学习观法。 到了中年后,萌志楼身林壑,隐居溪岩,独坐一室三十多年。 玄朗法师发愿生兜率天宫,他构建大殿,塑造观音圣像及宾头卢尊者像,像作成了,他于像前焚香敛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皆见,同声赞叹!自此,或有猿猴捧,或有飞鸟栖息殿前听经。有一次还有一条盲狗,来到山门前长。玄朗法师怜悯它,即于佛前焚香,为狗精诚忏悔,没有多久,盲狗的眼,便重现光明。 开元十六年,刺史王上客,请朗师出山,暂住城下,朗师以疾辞回本山。朗师行履高洁,一件衣服穿了四十年,若无佛事,不行一步,如不诵经,绝不燃烛。远近僧人,皆来座下受学。 玄朗法师终于天宝十三年,时年八十二岁。 ⊙义净大师 义净大师,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历城人,生于唐贞观九年。义净法师的父母亲笃信佛,平常躬耕之余,也广行善事,远近闻名,法祖先曾经在东齐作过郡守,后因战乱,所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遵守祖训,在山村隐居。 义净七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土窟寺,因为唐朝时,对于僧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如要出家,必须经过朝廷的度牒,虽然义净住在土窟寺,但并非正式的出家人。原来唐朝自开国以来,只举办两次的度僧,近几十年来都无消息,随著年岁渐高,义净也越来越忧心。 有一天,终于有了消息,因为玄奘大师刚回中国,藉此因缘朝廷准备举办一场度僧,但义净所在的齐州,只分发了三十多个名额。不过义净在师父的教导以及自己的努力下,终于获得度僧的资格,而成为一位出家法师。 出家后,因为在一些经教上的疑惑,义净法师决定要去长安参学。那时玄奘大师年岁已高,所以义净法师都没有机会来同他学习,虽然如此,义净法师仍非常感谢玄奘大师,若没有他,自己何时可出家都还是未知数呢。后来玄奘大师入灭了,义净法师在感伤之余也发愿要和玄奘大师以及前贤一样,到天竺去取经。 后来义净法师回到齐州,告诉师父自己的想法,师父非常欢喜的鼓励他。于是义净法师回洛阳招集同伴,克日期行。此去天竺,义净法师采取水路,虽然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法师要一齐去,但最后都因有事而中退,到头来只剩义净法师一人而已。 唐高宗咸亨二年十一月,义净法师已经三十七岁,他离开了中国,经由南海往天竺而行,当然路途上的种种艰难更不在话下。两年后,终于来到天竺,下船后,义净法师四处寻著唐朝来的僧人,而找到一位名叫大乘灯的法师,于是两人结伴,一路上边朝圣,边参学,并且收集中国所没有的经典。 在天竺参学的过程中,由于所遇见汉地来的僧人一个个往生了,忽然心中闪起当初师父交代的话:﹁一定要回来,不可中途而废。﹂于是便结束十二年的留学生涯,准备回到中国。 武则天垂拱三年,这时法师已经五十七岁了,他又回到室利佛逝国,后来听闻唐朝发生变故,原来就是武则天改朝换代,而各地都准备兴兵讨伐。于是法师就暂时住在室利佛逝国,等候乱事平息了再回去。 后来广州太守上表朝廷,说有一位高僧从天竺回来,于是朝廷便派使者到室利佛逝国来迎请义净法师回来,义净法师回国后,在洛阳开始译经,往后十八年来,义净法师除了写了五部著作外,共翻译了一百零二部的经典。 先天二年正月十七日,义净法师逝于长安,享年七十八岁。 四、中国弥勒信仰之式微 弥勒信仰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四世纪,在四世纪至八世纪,这四百年间,是鼎盛时代。 八世纪之后,弥勒信仰逐渐式微。 衰弱的原因,主要有二点:对下生思想之曲解弥勒净土被曲解 一、对下生思想之曲解 在弥勒上生经之记载,弥勒菩萨现时在兜率净土为天众说法,要经过人间五十六亿年<印度十万为一亿>人寿八万四千岁,他才下生人间成佛,说法度众生。 可是有些不肖之徒<野心份子>,曲解经意,说弥勒即将下生成佛。就假藉此说,制造谣言,或妄称自己是弥勒,欺骗众生。我们可以从史记上找到资料。 1.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公元五一五年>,有沙门法庆,善于幻术,自称是大乘行者。当时冀州有富豪名叫李归伯很相信他。 当时地方官凶暴无道,所以造成天灾,百姓很苦。由于一般人很相信法庆的幻术,所以形成法庆有机可乘,他就叫部下服药狂乱,传言: 杀一人者,为初住菩萨,杀十人者,就是十住菩萨。杀人愈多,他的品位就愈高。 由于法庆这样乱来,被利用起来杀人的有五万人,那些杀人而被称为菩萨,其实那里是菩萨呢?只是被利用来杀人,制造暴乱的愚痴者,他们那些乱贼,杀县令、毁寺院、杀僧尼,胡作非为。 当时政府,派军十万和那杀人集团战了四个月,才平定作乱。乱是平定了,但是造成很多丧亡。 法庆领导的那些乱贼,他们呼的口号是: ﹁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他们所说的新佛,是指弥勒。他们称法庆就是弥勒。弥勒出世,要除去一切旧有的统治支配者,以及僧尼等一切魔性,来实现理想国土,这是利用弥勒下生之名,集合民众作乱的史实。 2.第二件假借弥勒出世诈骗之事: 隋炀帝大业六年<六一○>元旦,有白衣拿一团香花,自称弥勒出世,杀害卫士,也杀害很多人。 3.第三件假借弥勒出世诈骗之事: 大业九年<六一三>宋子贤作乱。宋子贤也是善于幻术,自称弥勒佛出世,妖言惑众。后来谋反,失败被杀。 4.陕西扶风县沙门向海明,自称弥勒化身,集众谋反,自称皇帝,改年号白乌元年,但马上被杀灭。 5.唐武后迷恋政治,纂夺王位,也藉用弥勒下生之名。公元六九○年,武后命人在洛阳一道场,用一谶文<预言文>附在︽大云经︾内,称武后为弥勒佛下生,作阎浮提之主。他这样计划得到成功,百官民众共六万余人,请武后即位,当皇帝,改国号为周。 二、弥勒净土被曲解: 1.净土十疑论之曲解 2.往生安乐集之曲解 3.净土论之曲解 在诸论中,有一本﹁净土十疑论﹂相传是智者大师所著,但是据高僧传记载: 智者大师称﹁小释迦﹂,以他的才智,怎么会对︽弥勒上生经︾误解呢? 况且,智者大师是求生兜率净土的大德<二点可以证明> ?临命终时,乃衣道具分为二分,一分奉弥勒菩萨,一分充羯摩。 ?他的学生智晞,在往生前,门人问他何处投生。晞师说:我要投生兜率天去了,那里有我的先师智者大师在座,还有智者大师座位两旁还有一空位,需经过六年后,留著给灌顶禅师坐的。 所以敢肯定,这本净土十疑论之第七疑,决不是出自智者大师手笔,否则不会那么离谱。 一|︽净土十疑论︾之曲解: 论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十疑论︾说:﹁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 论中话意与弥勒上生经完全不符。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说:﹃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 从这段经文看,﹁行众三昧,深入正定。﹂只是诸功德中一部份而已,其他还有,严守诸戒行,显威仪道貌,扫塔涂地清净道场,以清香花果供养佛、菩萨,精勤读诵大乘经典。上述修持,都是被摄持的条件,必要至心恳切,全修者得上品上生。修多分者,得上品中生。修少分者,得上品下生位。在修持上虽然不断诸烦恼,可是他的程度好像得六通圣者。所以说:﹁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只是诸功德的一部份。 还有最方便﹁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受八戒斋。﹂这些最简单方便法,正是往生净土同一模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得往生西方净土。称念﹁南无弥勒佛﹂得往生兜率净土有什么错误。尤其是一生中能持一次﹁八关戒斋﹂,再把功德回向兜率净土,将来人间别世后,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是佛陀放光向大家说明,当然得到现在佛和未来佛保证,可是本论说:﹁无方便接引之义﹂。是错误点。 佛陀再叮咛说:﹁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这几句经文,是佛陀向众生再肯定绝对往生之语词。 佛陀又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难道闻弥勒菩萨名后,欢喜恭敬礼拜,即能往生弥勒净土,还不够方便吗?其他还有很多方便方法。请读︽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十疑论︾又说:﹁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论文与弥勒上生经亦不符合。 ︽上生经︾说:﹁兜率陀天,五百亿天子,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化作五百亿宝宫,化作五百亿七宝行树,出五百亿诸天宝女。宝女住立树下,执百亿宝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音乐中,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其树生果如颇黎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如是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即菩提心>。﹂ ﹁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诸菩萨,庄严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亿宝器。一一器中,天诸甘露,自然盈满。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赞叹菩萨六波罗蜜。﹂ ﹁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从这几段经文看,应该够详细了吧!到处是说法之声,怎么说没有树林、风声、乐器说法呢?经文中只是没有水鸟说法。 ﹁五大神中﹃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也说得非常明细。 ︽十疑论︾说:﹁?兜率天宫,又有女人,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有清净良伴,因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此说又不正确。 ?论者可能对兜率外院和内院弄不清,内院五百亿宝女,是五百亿诸天天子愿力所化。五百亿天女,是大神﹁牢度跋提﹂,为了庄严微妙宝宫,所以化生九亿天子和五百亿天女,她们只是帮助说法。论中所说,著五欲之心之天女,乃兜率外院之福报世界,有男女,有情爱,有生产,外院男女情爱,执手成热,欲火消退。这是内外院不同情形。 ?疑论中所说﹁弥陀净土,纯一大乘﹂,此句话是对的。但要往生容易吗?更说明非发菩提心,之大乘根器不得往生。五浊恶世之娑婆众生,尤其是末法之今日,有几人能往生﹁弥陀净土﹂,说法者应该心里明白。虽有三品九生之位,临命终业力现前,十声圣号不是好念,何况西方极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临命终时,?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才得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接引。﹂ ?所谓﹁清净良伴﹂不只弥陀净土有,兜率净土也有,下列作个比较: 弥陀净土: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诸大菩萨在其国土接引众生,及净土宗诸祖师者众。亦有无量无边菩萨阿罗汉。 兜率净土:弥勒三尊是弥勒菩萨、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复有他方诸大菩萨发心而来,古来大德发愿往生者众,其中有阿难尊者、戒贤大师、道安法师、法遇等八人。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智者大师、智晞、灌顶、玄朗、道宣律师。近代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慈航法师等。其他尚有很多大德高僧,请看﹁虚云和尚兜率受教记﹂。 他们都是清净大德,和我们作伴,所以烦恼恶业毕竟不起。 ?论中所说:﹁弥陀净土往生者,遂至无生之位﹂,其实不只﹁弥陀净土,遂至无生法忍之位﹂,十方净土皆是,就是兜率净土之众生,将来个个﹁于无上道得不退转﹂|证无生|位不退。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十疑论︾说:﹁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河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此说又不对。 释迦佛和弥勒佛,愿力不同,绝不可一概而论。释迦佛之愿力,在五浊恶世度众生,浊世众生福力微薄,见佛不得圣果者众。︽大智度论︾说:﹁佛出世时,舍卫城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三亿家不闻不见。﹂ 至于弥勒佛本愿,是人间成净土时成佛。︽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说:﹁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 ︽弥勒下生经︾说:﹁将来大地化为净土,纯以金沙覆地,处处皆有金银之聚,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稳快乐,时弥勒下生。﹂ 其他尚有不同之处,释迦佛住世为贤劫中第九劫,属于五浊恶世时期,众生顽固不易调教,所以佛陀还要从五戒十善开始教育。弥勒佛住世为贤劫第十劫,属于增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无十恶,不顽固,弥勒佛不必从小乘戒说起,可直接讲大乘法义。尤其是此时众生不愁衣食,只要安心闻法。在六万年中,时时听闻佛音,个个皆得法眼。怎么说大有不得圣果,无生法忍是大乘初果。<法眼即地上圣位菩萨之智慧>。 ︽十疑论︾说:﹁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 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印顺导师对于本文,以怀疑态度说:﹁不知有师子觉,生在外院的故事,凡是弘传弥勒法的,真谛、玄奘大师,以及无著、世亲的传记中,都没有此种记载,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传说而已。﹂<成佛之道一三二页> 印顺导师又说:﹁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 对于本段疑问中所说的,有几点疑问? ?无著是否曾向世亲说:﹁汝见弥勒即来相报﹂? ?因为无著菩萨早就见过弥勒菩萨,请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此可见婆薮槃豆法师传,传上说:﹁虽得小乘空观,意犹未安,谓理不应止尔。因此乘神通,往兜率陀天咨问弥勒,弥勒菩萨为说大乘空观,还阎浮提如说思惟。﹂ 又说:﹁尔后数上兜率陀天,咨问弥勒大乘经义。﹂ 至于请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则如传上说:﹁无著法师即自发愿,我今欲令众生信解大乘,唯愿大师下阎浮提解说大乘,令诸众生皆得信解。弥勒菩萨即如其愿,于夜时下阎浮提,放大光明广集有缘众生,于说法堂诵出︽十七地经︾<即︽瑜伽师地论︾>。﹂ ?无著菩萨定力很深,可以在定中见弥勒菩萨。 ?人间别世后,往生兜率,内院和外院完全不同。 ?内院是净土,以莲花为父母,出世即知朝拜弥勒尊佛。︽上生经︾说:﹁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子,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 ?外院是福报土,以天神男女为父母,初生如人间四岁小孩,而后成长至四由旬高。寿命四千岁,四千年中的成长过程,到青春成熟期,是否还要一段很长的天上时间?怎么在人间短短几年,师子觉就和外院天女结成眷属,而贪著五欲,这可能吗? ?师子觉三人一生愿力,求生兜率内院,内院往生者即刻以莲花化生,师子觉怎会跑到外院和天女结婚。︽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尤其是院墙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墙为七宝所成。内院外院天人身高四由旬,外院天人不知内院情形。内院又比外院殊胜万倍<佛陀说过:住世一小劫,也不能说完内院胜妙福处>,内院天人怎会向往外院,而往外跑? ?从人间往生兜率净土,岂是诞生外院后,再移居内院,不然怎知道外院天女色相微妙,而停留结成眷属。 ︽十疑论︾中举证理由无真实性,论者为什这样做?莫非是印顺导师所说的﹁别有用心﹂。尤其是引喻本论大德,该考证上生经,而观知本论义的真假,说法者不要因偏爱西方净土,而﹁故意撰说﹂。总之,不可因私人之偏爱和法执,取法绳自缚,何等不智。阿弥陀佛! 二|﹁往生安乐集﹂之曲解 ︽往生安乐集︾二卷,是﹁道绰大师﹂所撰,大师生于公元五六二|六四五年往生,一生讲﹁佛说观无量寿经﹂二百余次,往生安乐集卷上,有几点不合弥勒上生经的理论比较。 ?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转法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著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 ?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优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生得者,悉是阿鞞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术能知。其中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 论中所举,作者认为兜率净土,不如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仔细分析,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处,他所赞言当然合于经典记载。可是他批评兜率净土低劣,不合经典记载,他将兜率外院当做内院。而内院弥勒净土的殊胜处,就被掩盖实况。 ?他说﹁著乐无信,其数非一﹂。意思是说:兜率天人执著天乐,不听信弥勒法音者众多。这种说法,并无实据,从上生经全卷看清楚,都找不出一位天人﹁著乐无信﹂。就是兜率外院的一般天人,也是知足适止,不是像论中所说的,所以才称为﹁兜率天﹂<译为知足天>。 他说:﹁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意思是说:虽然求往生兜率得往生者,将来难免再度轮回。这种说法实在违背经典,不符事实。 ︽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 ﹁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经典中,佛陀交待清楚,往生兜率净土者,人人皆得﹁不退转于无上道﹂。作者他把事实真相弄错了。 ?他说﹁命终之后,不免退落。﹂意思是说:兜率天人,四千岁后,重新堕落六道轮回,或许兜率外院天人,四千年天福享尽后,有堕落三恶道的可能,可是兜率净土的天人不同。 ︽上生经︾说:﹁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那有退落呢?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授记即是记别何时成佛,有无余记和有余记两种>。经中说明,往生兜率净土者,将来天寿尽,不但不会退落,反而会遇到未来诸佛,在佛前授记,记别将来必定成佛。作者这又弄错了。 ?论中所说,兜率净土虽然有水鸟树林发出音声,可是音声是﹁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这种说法也是不符合︽弥勒上生经︾原意。 ︽上生经︾说:﹁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论中第三点所说的﹁水﹂,是﹁八色琉璃渠﹂的﹁八味水﹂。﹁鸟﹂经中并无记载。﹁树林﹂发出音声,﹁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这句话又有问题了,﹁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就是说法。不只西方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发出音声是说法,兜率净土也一样啊。 ?论中认为西方净土的音乐,胜过兜率净土。根据佛经比较,其实兜率净土和西方净土,有很多相同地方,音乐也差不多,都是演说清净佛法。 ︽上生经︾说:﹁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乐音中,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其树生果如颇黎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 ﹁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 ﹁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意者。﹂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 三|︽净土论︾之疑 ︽净土论︾三卷,是初唐﹁迦才大师﹂所撰,大师于贞观年间住长安弘法寺。卷下第七,以弥陀净土与兜率净土,作不实比较。原文如左: ﹁问曰:﹃兜率天宫,弥陀净土,此之二处,俱是佛所赞经,未知此二何优何劣?﹄ 答曰:﹃此之二处,各有三义,若论其处,则互有优劣。且 如兜率天宫,则构空而立,极乐世界,则就地而安。此则空实异居,人天趣别。若据此土一往论,则天优人劣也。若论其净秽者,兜率虽是天宫。 由有女人,故名之为秽。极乐虽是地界,由无女人,故号之为净。 ⊙然此之净秽,有十种异: ?有女人无女人异:兜率男女杂居。极乐唯男无女。 ?有欲无欲异:兜率有心上欲,染著境界。极乐无心上欲,故常发菩提心。 ?岶退不退异:兜率处所是退。极乐处所是不退。 ?寿命异:兜率寿命四千岁,仍有中夭。极乐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无中夭寿命者。 ?三性心异:兜率则有三性心间起,故恶心堕地狱。极乐唯有善心生,故永离恶道。 ?三受心异:兜率三受互起。极乐但有乐受。 ?六尘境界异:兜率六尘,令人放逸。极乐六尘,令人发菩提心。 ?受生异:兜率受生,男在父膝上,女在母膝上。极乐受生,七宝池内莲花中生。 ?说法异:兜率唯佛菩萨说法。极乐水鸟树林皆能说法。 ?得果异:兜率生者,或得圣果,或不得。极乐生者,定得无上菩提。若就此义,西方大优,兜率极劣﹄。﹂ 原论文尚有七种难易比较,待这十种分析后,再作讨论。 净土论之十种论义,仔细分析,很明显的全都错误。 首先有关﹁兜率构空而立﹂之问题,兜率虽是六欲天中之空居天,水火可灭。内院净土,三灾不侵,尤其是四千年后,天众同赴龙华三会,个个皆得法眼。这种比较实无意义。 其次﹁由有女人故名为秽﹂。上生经全卷,说明往生后皆为善男子,现男子身相,无记述男女间的感情问题,秽从何来?尤其兜率净土宝女、天女、玉女等皆是化身女众,有菩萨的庄严身相,不是外院之福报女众,所以不可用秽来形容她们。 ?﹁兜率男女杂居﹂。在群体社会,男女有序者,以杂居来形容就不太恰当,何况兜率内院是净土,净土就是清净梵行国土,所以以杂居形容实在不适当。 ?﹁兜率有心上欲,染著境界﹂。任何一位有学位的菩萨,皆在精进中渐渐清净八识习染,除非是妙觉佛陀。十方净土众生那一位无染著心,不然三品九生怎分,极乐世界众生,也是因位修行,无心上欲者果德已圆,不能这样作比较。 ?﹁兜率处所是退﹂。这是违反经义,前面述过都是无上道不退。如果是兜率天,天寿四千年会再受轮回。 但是一生兜率内院,见佛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兜率有中夭﹂,上生经并没有说明。这种肯定说法,不知出何经典?兜率天寿四千,极乐无量是事实,不过以此论优劣有欠考虑。因为四千年后,弥勒菩萨要来人间开龙华三会,而兜率天人跟随他下生人间,受弥勒佛教化而证法眼智。﹁极乐寿命无量阿僧祗劫﹂,众生欲得同等寿命者,必与弥陀同等愿力。不是心里一片空白,能坐享其成求生极乐众生,总是要了解信、愿、行的重要性。 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可一直修到补处,如果是真的,是违背菩萨慈悲度众生之精神。况且菩萨都是福慧双修的,菩萨要在苦难的众生身上修福,广积无量无边的福德资粮,才能成佛的。相反的,兜率天人是﹁不厌生死乐生天者﹂,在有限的生命内,出生入死,往返娑婆,倒驾慈航救度众生,这种精神胜前精神,论优劣者,熟优熟劣? ?﹁兜率有三性﹂善、恶、无记性,是没错。西方极乐世界,除非是﹁西方三圣﹂无三性,其他众生那一位无﹁三性﹂。唯识论说﹁我法二执,必至金刚无间道才能净尽。﹂难道西方众生个个﹁八识﹂清净了,如果是这样,品位何分? 至于﹁恶心堕地狱﹂,也是断章取义,如果是兜率外院天人是没话说,内院净土天人,命终随弥勒下生人间,赴龙华三会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