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每隔半月,十五、三十这两个日子,都诵一次大乘戒
发布时间:2024-03-11 04:06:21作者:佛缘网
《佛说梵网经讲录》
◎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
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
这时候,佛就告诉一切百万亿菩萨,说:“我现在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你们一切发心菩萨,乃至十发趣(十住),十长养(十行),十金刚(十回向),十地(就是证位的菩萨)诸菩萨也要诵。”
“半月半月诵”,诵戒的规矩,在中国来说,都是每月十五、三十诵菩萨戒。这是解释晦日、望日的意思。望日为白月十五,晦日为黑月十五(三十是黑月十五)。白,表示智德渐满。黑,表示断德渐尽。为什么这两个日子呢?十五的月光圆满,表示功德圆满。三十,这黑月十五,表示业障都除尽了,一点业都没有。所以每隔半月,十五、三十这两个日子,都诵一次大乘戒。
诵戒仪式名“布萨”,正呼为“褒洒陀”。褒洒是“长养”的意思,陀是“净”的意思。言说诵戒能够长养善法,净除不善。此段经文明显地指出,佛尚且自诵菩萨戒,何况我等凡夫。凡受戒已,必得半月半月诵戒,以免忘失,不知道戒体、戒相的意思,而得不到受用。有人说,半月半月诵戒,乃是为了避免忘失,可是佛不会忘失,佛是不是就不需要诵戒了呢?根据经文所说,不仅佛诵戒,其他的发心菩萨也都一律习诵,以增长善法。所以,受戒必须诵戒;要是不诵戒,久了就会忘了。佛既自诵,就显示出:“到佛果位就不用诵戒了”,这句话是说得不对的。
所谓的十发趣:就是舍、戒、忍、进、定、慧、愿、护、喜、顶十心。十长养:就是慈悲、喜、舍、施、好说、益、同、定、慧十心。十金刚:就是信、念、回向、达、圆、不退、大乘、无相、慧、不坏十心。十地:就是体性平等地、体性善方便地、体性光明地、体性尔炎地、体性慧照地、体性华光地、体性满足地、体性佛吼地、体性华严地、体性入佛地。
以上这些都是每一阶位菩萨发心的次第功德,不但发心菩萨当诵此戒,证得佛果也是一样,所以说波罗提木叉为成佛之要津。佛示现诵戒,乃为诸菩萨众,作一典范,以明成佛之章本及正法之常住。
佛在世时,诸比丘每半月聚集说欲、诵戒、行羯摩、及发露忏悔等仪式。每半月诵戒时,众僧共集,谛听思惟。大众必须清净无犯,方可说戒。若有犯,当于大众前先行忏悔,忏悔清净后,布萨才如法如律。起初由佛自诵戒。凡说戒,都是在黑天的时候举行。白天有事出门的比丘还没回来,而夜间时候,人全都在了,所以这时候说戒。说戒的时候,还得有“说欲”。怎么叫做说欲呢?假设人没来齐,有人说:“我现在有某某事不能参加,说戒这件事情我很欢迎。”这叫说欲。
说戒都是这样,比如有上座就上座说,没有上座就中座说,没有中座就下座说,都是老资格的人说。资格老,谁也没有佛老,佛资格最老,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说戒都是佛说。可是有那么一次,佛在说戒的时候,佛就不出声。不出声,阿难尊者白佛说:“初夜已过,现在是中夜了。”佛还是不出声。中夜过了,又到后夜。
阿难尊者再白佛说:“现在已经后夜了,快要天亮了。”佛还不出声。佛不出声是为什么呢?佛有神通,因为他知道谁犯戒了,所以就不出声诵戒。这时候,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观察大会因缘,一看,才知道众中有位马斯比丘犯戒了。他怒气冲冲地到那儿把他抓出来斥问:“你怎么不发露,不去忏悔,而累大众久待?”此时,佛劝止摩诃目犍连尊者:“不可以这样!不要勉强他人。发露忏悔,必须是他心甘情愿。自动忏悔,才是真忏悔,不是勉强的;要是勉强,不是真忏悔。从今以后,我就不诵戒了。今天我要是诵戒的话,马斯比丘就得头破七份,所以我默不作声。从今以后,你们轮流诵戒,我不再诵戒了。”从此以后,由佛的大弟子轮流诵戒。这是说诵戒,到佛的程度也是参加诵戒。
“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
这第一句说的是放光因缘。这光就表示无作戒体。什么叫做无作戒体呢?就是不假造作,宛若自然,无作而无不作,任运止恶,任运行善,自然就有一种止恶行善的作用,所以叫无作戒体。此无作戒(菩萨戒)全以性德为本因,故曰“非无因”。
德有两种。(一)性德:本性里自然具备包含。(二)修德:从修行积集而成。好比说,修德能够把性德显出来,如果没有性德,修也是白修。因为有性德,所以一修,这性德就显出来了。菩萨戒既以性德为其体性,故云“非青非黄”等色,亦非分别识心。这种非分别识心,是表示不堕于凡夫愚者之妄情妄境里。
所谓“非有非无”,就是不堕于断常、爱见之果。因为这一个“有”、一个“无”,就是断常跟爱见。外道皆是遍计执,若不堕于断,则堕于常;此是二边,非中道也。
“非因果法”,就是不堕于权小。权小(二乘人)讲有修有证,如罗汉果,是逐步克证之果位,而大乘菩萨戒,不堕权小,正是显示法身妙果;法身妙果是非因非果,而一切妙因妙果也都从这里头出,亦即是成佛的真因。所以诸佛菩萨,大众佛子,皆以此为本源。
“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应善学。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所以大众诸佛子都应当受持。“受持”,受是领纳,持是坚执;即受之于心,持之于身。“读诵”,即是口演其文。“善学”,即是躬行其事。“王子百官”:王子就是太子,百官就是一切大臣。“宰相”:就是最大的官。“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二众。“十八梵天”:就是色界的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就是六欲天。“庶民”:就是一切的百姓。“黄门”,此云不男,凡有五种,就是生、犍、变、妒、半。中国古时,皇宫里头有侍候内宫的阉宦叫太监,中国的旧话,叫做“老公”,是五种黄门之一种。
“淫男淫女”,即卖淫为业之娼妓等。“八部鬼神”,指天龙八部(一)天:就是天上的人。(二)龙:就是龙王。(三)夜叉:速疾鬼。(四)乾闼婆:就是香应神,他是帝释前奏乐的神。(五)阿修罗:此云无酒、无端正。阿修罗,他是以男的立名,男丑女俊,所以叫做无端正。有天福而无天权,瞋恨心重,好狠善斗。(六)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七)紧那罗:另一种乐神。紧那罗就是疑,叫疑人,也叫疑神。他长得跟人一样,头上有个犄角,疑惑他又是个人、又是个神,所以叫做疑人,又叫疑神。(八)摩睺罗伽:大腹行(因为它没有腿,用肚子走路),就是蟒神。
“金刚神”,亦名执金刚神,亦名金刚力士,持金刚杵,随侍诸佛者也。“畜生”,畜生也有解人语的。中国东北,军阀张作霖死的时候(张作霖是东北的海外天子),在一个大宣讲堂追悼张作霖,请了一百零八个和尚念经。这一百零八个和尚的领导人是修圆老和尚。他两个人坐驴车去,一头驴拉这车,结果这驴就走得很慢,一步一步的走。老和尚就给它忏悔,说:“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汝今皆忏悔。”就给它说三遍。哎!说三遍之后,这驴就不要命,像飞似的,拉起车就跑起来。这一跑,一下子,这驴就在晚间死了,累死了。它这一用力就累死了,可能是它明白话,要不然,它怎么这么样用力拉车呢?它死了,就把业报脱去了。
佛在世时,有个均提沙弥。乃往过去迦叶佛时,均提沙弥也是一个沙弥的身份。有一比丘已经证阿罗汉了,年老无牙,诵经的声音很不好听。他对老比丘说:“你看你,念经的声音,像狗吠似的。”就这一句恶言,第二生他就做了狗了。做了狗,就有狗的习气,它馋哪!就偷吃游旅商人们的肉。游旅商人们看到了,大家很生气,就把它四条腿都折断了,扔到路旁草堆里。它疼痛又饥饿的叫喊,这时候,舍利弗走到旁边,把钵里的食物施给它,之后给它说法。说:“你要知道四大是苦,这身体是假的,你放下,不要起瞋恨。”舍利弗这么一说,狗就不叫了,欢喜而死,第二生又转成人,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在七岁的时候又出家,给舍利弗做弟子。舍利弗一给他说法,证阿罗汉果。
你看!过去生是个沙弥,沙弥又转成狗,狗完了又托生人。这狗因为宿世有善根,能懂人语,欢喜而死,所以第二生又做出家人,做舍利弗的弟子。以后他就不受比丘戒,因为受比丘戒,不能再像茶房似的侍候人,所以他就永久做沙弥,侍候舍利弗,以报答舍利弗的恩。
“变化人”,谓天龙等变作人形。“解法师语”,拣去不解语者。不解,则不能发菩提心以为胜因,所以必须拣择。不拣种类,以其同具佛性。虽然说同具佛性,解法师语,则尽受得戒;不解法师语,不能得戒。所以拣这不解者,虽受亦不得戒。至于未受戒前,或者有清净污秽等不同。但是一受此戒之后,都成最上法器,所以“皆名第一清净者”,都是清净的人。
恭录自《佛说梵网经》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