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浅谈八步三禅运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3-11-14 04:10:58作者:佛缘网
浅谈八步三禅运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在运用八步三禅时,容易出现误区,现总结出几点,与同学们共勉。

一、第一、二步时出现的误区:

1.班级交流中作为轮值主持人概述法义时,有的同学喜欢大段摘录导师开示,有的则抓不到重点。

原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认为的重点在提炼,总结出来的法义重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

改进建议:

导师说法中的逻辑性和思惟性是很强的。我们在学习每期法义时,也要学习这种逻辑思惟能力,训练和培养这种能力。

具体做法:提炼法义时,根据导师讲的理路来提炼,一段一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整理。不加入自己的喜好,要找出法义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为接下来总结法义和观察修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平时的训练,而每周修学法义就是很好的训练机会。因为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我们也没有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所以在学习佛法时,要刻意培养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对我们修学和传播佛法都会大有好处。

2.分享时偏离主题

原因:对法义不熟悉。认为自己已经学懂了,实际上并不知道导师要我掌握什么。

改进建议:

要充分熟悉法义。法义的学习要三遍以上,根据导师讲法的脉络去理解,做到完整、准确、透彻,不跑偏,不把为主干服务的枝叶误当成主干。再用思惟修习题来帮助自己掌握重点,用心行检验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在观念和心行上都达标了。准备班级分享内容时,检查是否在围绕当期主题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3.理解上出现偏差

原因:一、二步的基础没有打好。

改进建议:

有些同学在修学上出现问题,大多原因,都是前面两步的基础没有做到位,觉得一段段地整理法义太浪费时间。其实最笨的方法就是老实。首先要做到对法义有完整归纳,知道导师讲的目的是什么,才能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所以要重视前两步在法义学习中的作用,要训练归纳能力,不要怕麻烦。

二、在第三步出现的误区:

1.总结正见(中心思想)有困难,认为导师讲的都重要,很难取舍。

原因:对法义的熟悉度不够,提炼出来的法义不精炼。

改进建议:

对所学法义要一段段地整理总结,按照章节划分出来,再按照章节提出问题和给出答案。问题合并到一起,就是这期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合并到一起,就是中心思想。再通过和辅助材料上的思惟修习题进行对照,检验自己的问题和所获正见是否是本期修学重点。

2.有同学认为事实正见应该是在第四步完成的,第四步才和自己开始联系。

原因:这是把八步骤的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和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现实人生相联系”的理解,机械化了。

改进建议:

运用第三步,要结合导师开示《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视频一起来学习。导师在《八步骤三种禅修》中开示,第三步“对法义的理解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二是现实层面”,“在现实层面去对照、检验并接受。我们学习的所有理论,都要到现实中去反复观察,一一验证。”所以对照、检验的过程,也是要和自己的现实人生相联系的,不是到了第四步才和现实人生相联系。

3.理论正见怎么过渡到事实正见?

原因:不清楚事实正见是什么。

改进建议: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理论正见,什么是事实正见。两者是同一正见,差别在于深度不同。前者是从法义中总结出来的;后者是对照现实后,确认佛法讲的道理是对的,我之前的认识是错的,对佛法心悦诚服。

如果不知道怎么对照现实进行观察,可以根据导师在讲解法义时举的例子去观察,也可以顺着这些例子再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

4.学过的法义,过段时间就忘记了。

原因:没有数数忆念。

改进建议:

(1)做的思惟导图或提纲,要不断熟悉记忆。

(2)还可以在定课之后,给自己一段时间(5分钟、10分钟都可以)回忆学过的法义。能回忆起多少都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可以座下再看。这样很快就能记住所学法义,可以随时思惟这些内容,也能把零碎的时间用来做观察修和安住修,使座上座下更容易打成一片。

(3)还要经常复习学过的内容。

三、在第四步出现的误区:

1.把第三步的事实正见当作是第四步的接受。

原因:不清楚第四步具体怎么做。

改进建议:

第四步的接受是通过观察修来完成的。观察修的内容是:思惟利益和过患,让我知道为什么要做;具体操作方法,让我知道怎么做。接下来安住在正确认识中,使之成为自己的认识。

事实正见只是确认佛法讲的道理是对的,这时只是获得了种子,还没把种子种到自己的心田,正见还是佛陀的、导师的,还不是我的认识。

第四步的操作:要通过思惟,了解接受佛法正见对我有什么利益,不接受对我有什么损失,想清楚之后,重新建立起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进而不断熟悉、重复正确认识,这时的认识已经慢慢成为我三观的一部分。所以第四步是一个转化过程,把佛法的正见转化成我的认识和观念,进而指导我的行为。

导师说宗大师特别了解凡夫心的特征,没有利益的事是不会做的,所以在每修一法前都要先思惟利益和过患。我们反观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也都是在经过利益和过患的评估后做出的。而这种利益和过患的评估,有时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有时甚至自己都没觉察。现在要学习佛法,就要刻意地思惟利益和过患,这样做出来的决定才能是正确决定,才有可持续性。

2.在第三步的事实正见之后,直接到第五步的运用,第四步没有做。

原因:误认为第三步的事实正见就是第四步的接受,正见还没有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第五步的运用是没有力量的,也可以说是浮在表面的。

改进建议:

第四步的观察修要踏踏实实做,让佛法正见真正转变成自己的认识和观念。真正把一个问题想清楚,想明白了,执行力才会强。

四、在第五、六步出现的误区:

1.有的同学学到一段话、一个词就急于运用。

原因:落入到具体细节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改进建议:

如果不是完成了前四步之后的运用,往往是点状的运用,也可能是很有感受,但不是在一条心行线路上。学佛是要走觉醒的路,目标和方向感要很明确,不然很容易迷失在一个个点上,而忘记了目标和方向。所以,运用要建立在观念改变的基础上,也就是前四步的完整落实上。要知道导师讲的这段话,在整篇法义中处于什么位置,是为什么服务的,要有宏观意识,这样就不会落入到微观了。

2.学到的正见运用不起来怎么办?

原因:前四步没做好。

改进建议:

要从第一、二步开始检讨,基础学习是否做到位?第三步对法义做到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了吗?第四步的接受是用观察修来接受的吗?看自己在哪里出现了短板,赶紧补起来。

3.只关注负面心理的去除,忘记了正向心理的建立。

原因:对第六步的内涵理解片面。

改进建议:

去掉一种负面的心理,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正向心理,要有意识地去建立、培养、训练、熟悉正向心理。

  五、在第七、八步出现的误区:

1.第七步和第八步是思惟过患和利益。观察修是否到第七步和第八步才完成?

原因:只看到“思惟过患和利益”的文字在第七、八步,并没有理解观察修的内涵。

改进建议:

前四步是观念的改变,五六步是心态的改变,如果这两个没有改变,生命品质怎么改变?所以从第三步开始就有观察修,对照检验佛法的正见是否正确;第四步通过利益和过患的观察修,把佛法的正见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通过第五、六步心态的观修,建立起正向心态;正见和正确心态不断地重复,最后才能转变为生命品质。也就是说,生命品质的改变,是经过第一步到第六步的不断重复才完成的。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感恩一切因缘的成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