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

发布时间:2023-09-19 04:06:48作者:佛缘网
石刻之乡安岳保护与发展现状考察

摩崖石刻区道路狭窄

2012年4月6日,记者来到了有着中国佛雕之都美称的四川省安岳县,与前安岳文物局局长唐承义先生一同参观了安岳石刻。安岳石刻较为分散,由圆觉洞,毗卢洞,千佛寨,卧佛院,华严洞等部分组成,通往石刻区的大都是狭窄的盘山路,摩崖石刻都是依山造像,下车后还需徒步走过一段山路才能进行参观。两天内记者参了安岳石刻中最有代表性的几处,虽然路途较为艰难,但是美轮美奂的古代石刻艺术还是令记者不虚此行。

安岳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现存造像10万余尊,300余处,史籍文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12年梁武帝时期,兴盛于唐,五代和宋。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将安岳石刻的历史、艺术价值归纳为“古、多、精、美”。

华严三圣像

华严洞是全国雕刻艺术最精、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石窟。华严洞内正壁为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毗卢佛头戴宝冠,身穿袈裟,两颊丰润,两耳下垂,双目半睁,神态庄严,结跏趺坐于铺帛仰莲座上。两侧文殊,普贤头戴化佛宝冠,身穿通肩袈裟,面目慈祥端庄,跣足坐于青狮,白象上。洞的左右两壁分别是十尊菩萨,身材窈窕,面目清秀,头戴宝冠,胸饰璎珞,服饰轻薄透体,柔和飘逸,线条流畅,行云流水。

毗卢洞观音堂紫竹观音

毗卢洞距华严洞大约两公里,这里峰迥路曲,谷幽石秀,有龛窟二十个,造像区长达118米。这里是全国仅有的两处四川密宗道场中最早的一处。毗卢洞窟楣上中造五方佛,洞中雕刻的内容均是阐发四川密宗主要教义和柳本尊十炼修行图。本尊十炼图造型生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一些特殊造型中也别具匠心。

在毗卢洞观音堂内的紫竹观音,被誉为全国最漂亮的一尊摩崖石刻观音,这尊观音不但完全女性化,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是一个典型的四川女性,小巧玲珑,面部丰满圆润,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口。她侧身跷脚悬坐在离地三米的蒲叶座上,袒臂露胸,神情妩媚。这既是宗教朝拜的偶像,又是古代窈窕淑女的真实写照。紫竹观音的雕刻水平,可谓是炉火纯青,全镂空化佛宝冠,轻柔飘逸的彩带,薄如蝉翼行云流水的长裙,紧贴两臂的坎肩,无不体现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

圆觉洞净瓶观音

圆觉洞是安岳石刻所有景区中修缮得最好的一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圆觉洞的造像以晚唐,五代,北宋为主。其中以“西方三圣”最为壮观,“西方三圣”为阿弥陀佛、净瓶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各石像躯高都在7米以上。正中的阿弥陀佛头蓄螺髻,身披袈裟,内着僧衣,手着法指,神态威严。左为观音菩萨,她头戴镂花宝冠,左右髻飘然其眉,耳垂珠环,身着宝缯,遍体璎珞缀饰,足踏莲花,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柳枝。右为大势至菩萨,容貌俊雅,慈眉善目,安祥聪睿,倩丽端庄,双手交于腹部,右手握着象征圣洁的莲蕾。“西方三圣”造像打破了中国早期石窟造像中佛、菩萨一律端庄、严肃的规矩,正襟危坐的造像仪轨,使佛和菩萨世俗化、人性化,将石刻艺术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十五号窟为圆觉洞最大的窟,正壁佛台上结跏趺坐“三身佛”,左右壁为十二尊佛教大菩萨,称为“十二圆觉菩萨”,窟右上方刻有一米见方的“圆觉洞”三字,圆觉洞也因此得名。

千佛寨力士

千佛寨释迦说法图

千佛寨药师佛经变

千佛寨是一个自西向东呈狭长形的天然岩寨,历代共开凿洞窟105个,内容十分丰富。千佛寨的摩崖造像是安岳石刻中开创最早的一处,也是造像时代延续最长的一处,从隋朝直到民国。千佛寨雕刻内容南壁以“释迦说法图”为主,北岩多站立的佛,菩萨群像。其力士雕塑特别多,而且十分精美。唐龛外的力士,横眉怒目平视前方,上身裸露,用力的小腿青筋突出,双脚赤踝作斜八字站立,大有虎视眈眈,跃跃欲试的雄风。

“药师佛经变”龛,具有独特的造像风格和雕刻手法,药师佛结痂趺坐正中金刚座上,左右雕有要是八大菩萨站象。龛后壁上方华盖飘逸,菩萨辉映,两侧二男性飞天对衬,显得庄严华丽。

释迦牟尼涅槃图

卧佛院藏经窟

安岳县北部的卧佛院湖水萦绕,翠竹掩映,怡静幽雅。卧佛院石刻造像中,“释迦牟尼涅槃图”最为壮观,他向左侧身横卧在离地7米的岩壁上,全长二十三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伸,双目微闭,卧佛身体修长,体态丰腴,曲眉丰颐,慈祥端庄。卧佛头顶和脚部各站一力士,怒目环视。阿难禅坐于佛腰部外侧,弓背弯腰,面半侧向佛头。

“释迦涅槃佛”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而且它采取头东脚西两手平伸左侧卧的造型,打破了“首北右侧枕手累足而卧”的造像仪轨。

在卧佛院南北两岩约长八百米的峭壁上,开凿有35个藏经窟,已经刻经文至今又保存较好的十五窟,几乎将盛唐民间最流行的经典均收录在内,经文字迹工整,笔法清劲流畅,对研究佛教经典、校刊佛经版本以及书法史、文字史等都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

受到风雨侵蚀的石刻

许多石刻由于风雨侵蚀等原因,已经残缺不全,令人十分痛心。各个景区工作人员很少,基本处在“看守”文物的状态。

记者很荣幸的请到了前安岳文物局局长唐承义先生,唐老先生今年八十有余,从事文物工作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如今早已退休的唐老先生出于对安岳石刻的热爱至今仍工作在石刻现场,指导后辈们工作,向他们传授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唐承义先生全程陪同记者参观了安岳石刻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唐乘义先生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记者:唐老先生,感谢您这两天耐心与精彩的讲解,使我对安岳石刻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请问在几十年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唐承义: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是人们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加强了,以前,说老实话,对文物重视不够,经费太少,我们刚成立文物局时一共只有五个人,一年经费只有六万块钱,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物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多。以前认识不够,现在认识到了,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给我们这些从事文物保护的人也带来一些动力,让我们觉得欣慰。

记者::那么现在安岳文物局有多少工作人员,分为多少部门?

唐承义:我们现在是十八个人,分别负责办公室事物,文物保护,文物设施维修,现在又成立了博物馆部。

记者:请问现在安岳文物局每年的经费有多少?

唐承义::每年国家有投资,省里有投资,县里有投资。国家文物局给我们的经费有1300万,用于文物研究和维修。省文物局每年也投入二十万的经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宣传,在基层干部中,在人民群众中,提高他们对古文化的认识。现在安岳已被国家评为中国石刻之乡。

记者:请您谈谈大足石刻与安岳石刻的关系。

唐承义: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同属川中石刻区,他们之间是一种传承关系。云冈龙门是早期的石刻艺术,大足是晚期的石刻艺术,安岳是一个过渡。

记者:请您谈谈安岳石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承义:从历史价值来说,它是一种石刻文化,反映佛教和道教文化,而摩崖石刻造像以佛教为主,也有道教。安岳石刻自上继承了云冈龙门石窟早期的石刻艺术,另外又下启大足石刻,它是一个过渡时期,是唐宋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石刻从西域那边传过来,一般来说以初唐中唐为主,到了北宋很少,南宋基本看不到了,因为盛唐以后北方连年战乱,而四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石刻艺术向南转移,所以到了唐北宋时期,石刻艺术主要以川渝石刻为代表,川渝石刻又以川中石刻区为代表,川渝石刻区分为东部,中部和南部石刻区,安岳大足石刻属于中部石刻区,其他的石刻区不如中部那么完整,艺术成就那么高,内容那么丰富。早期石刻艺术它比较单调,说法图。所以说安岳使石刻艺术内容进一步充实,艺术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更加民族化,把中国的元素加入到石刻造像中去。

艺术价值上,它主要反应了唐代繁荣的社会环境,所以它的装饰很富贵华丽,人物造型丰满,降低了宗教神秘感,更加趋于人性化,着力于细部刻画,它既带着神韵又充分展示当时的人性美。它其实是唐代社会高科技的一种表现,石窟造像反映了人们对人体比例的研究,衣饰反映了当时的纺织技术,颜色就涉及到化工嘛,还有石刻的开凿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力学的认识。

记者:一般文物保护部门同时肩负着保护和研究两项使命,那么请问安岳文物局在近些年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唐承义::这个研究成果,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我们的文物局成立的比较晚,缺乏研究人员,再者我们的工作重心大都放在考古与保护上,我们的保护工作量大,人又不够多,所以说在文物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这也是安岳石刻目前最大的问题:缺乏研究人员。宣传力度不够也是一方面原因,我们以前的一些的研究性文章很多都只是在地方性的文物期刊发表,没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我曾给敦煌文物写过一些文章,还有国家的文物杂志上也有发表,而现在这方面的研究性文章基本上没有,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太肯往里钻。

记者:请您谈一谈安岳石刻现在文物保护情况。

唐乘义:文物保护方面今年有一些进展,国家修了一些檐,石刻保护方面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修这个檐,因为风雨侵蚀非常严重。国家文物局现在也正在试验,研制一种配方,来加固石刻,把安岳石刻的样本运回去做试验,我们和国家文物局都是签了合作协议的。

记者:像敦煌,云冈,龙门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得比较好,每年的旅游收入很可观,请问安岳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唐乘义:文物部门强调文物保护,但是要保护文物需要资金,这个资金来源完全靠国家是不够的,那么就要开发,就要利用,利用就会有消耗,这是一个矛盾,旅游部门希望人越多越好,而文物部分说人不能那么多。所以既开发旅游又保护文物这个问题全国都在探讨,像你说的云冈敦煌龙门做的就比较好。

记者:安岳石刻每个景区之间距离比较远,游客参观起来不是很方便,这会不会给安岳石刻今后的开发带来制约?安岳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在今后的建设上会如何应对?

唐乘义: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像大足石刻它的文物比较集中,量大,这是有它的特点,安岳虽然一个地方东西不多,但是都是精品,关键是为这些精品建配套设施,比如乐山就是一个大佛。你说的远,去新疆看文物一个地方就得几十公里,所以这不是问题。我们这里交通比较差,所以到每个景点的时间比较长。现在专家提出开发安岳二日游,三日游,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层次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不能只局限于喝茶、农家乐等比较低层次的旅游。

大足比较集中,但游客一天就可以看完,安岳石刻将配套设施做好,就可以吸引游客停留更多时间,停留就要消费,会带动安岳的整体旅游的发展。安岳石刻较为分散,开发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如果开发出来是有优势的。连接安岳各景区的快速通道目前已在规划中,在川渝高速公路修好后就会开工,以后卧佛院也会修建桥梁,整个安岳石刻的交通将进一步改善。 (采访结束)

安岳石刻是中国众多文物的一个缩影,由于资金投入不够,专业人员缺乏,加上有些地理位置偏僻,许多文物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再过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许多精彩的壁画与雕塑就会在风雨侵蚀等破坏下永远消失。目前很多得了文物中的癌症的壁画与雕塑,就像一个得不到救治的重病患者,令人心痛。更有些文物在遭到破坏性的修复后加快了毁坏的速度。

要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文保工作的投入;各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修复专业,填补文物保护领域大量的人才空缺;广大国民也应该建立起爱护文物的意识,文物保护不仅需要少数专家来做,在目前文物严峻的状况下,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

安岳石刻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希望这些精彩的石刻造像能一直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精彩绝伦的石刻艺术;也希望更多岌岌可危的文物能得到人们的重视与保护,使更多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来。

作者:丛云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