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生命困境的佛法解决之道

发布时间:2023-11-13 04:10:19作者:佛缘网
生命困境的佛法解决之道

自杀是当前全球各国面临的普遍性社会问题。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预防自杀报告《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显示,全球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约每40秒钟死去一人。日前,创业青年自杀事件再次引发大规模讨论,将这一社会隐痛再次推向公众。

在佛教中,自杀属于不可忏悔的重罪。今日灵岩微信平台推送此文,请诸君深读细思,并奉劝一句,生命的困境有许多解决之道,自杀绝不是正确抉择。并且,与一般人想象的大有不同,自杀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更多麻烦的开始。

人死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人死一了百了”,这种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的心里,因此常见有人在遇到无法排解的困难或挫折时,就消极地想要自杀,希望以死来摆脱一切。

其实,人到世间投胎为人,都是带业而来;现世所受的顺逆、好坏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为造作的结果,应该直下承担,才能随缘消业。如果遇到困难、苦厄,就以自杀来逃避,不但不能消业,而且更造恶业;如此旧业未消,又造新业,人生如何能解脱?如何能一了百了呢?

所以,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只有增加问题,甚至只会增加痛苦。比方说,我自杀了,即刻就会带给我的家人、朋友、亲戚、同学,乃至认识我的人无比的痛苦,有时还会把一些未了的责任加诸给他们,增加他们的负担。

再说,国家栽培我、大众成就我,正当能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因故自杀死了,这就是社会成本的浪费。因此,一个人的自杀,不但造成社会的损失,并且拖累了许多人,辜负许多关心我、爱护我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自杀也是犯了杀生戒,即使如愿自杀成功,死了以后仍免不了要受杀生的业报。尤其,自杀者当时的心情,必定是带著一种心灵的创伤,是在痛苦、哀伤、无助、绝望、焦虑,甚至是愤怒、嗔恨、懊悔的情绪中死去,就凭当下这么一念,死后必定堕入地狱、恶鬼、畜生,这就是《俱舍论》所讲的“业道”。

所谓“业道”,亦即贪、嗔、痴三业,彼此之间由贪生嗔,由嗔生痴,由痴生贪;前者能够成为后者之道,或者互相辗转为道,如此成为六道轮回之通路。也就是说,我人造作的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引生结果;

业本身就像道路,随著善业能通向善的地方,随著恶业通向恶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要萌生自杀的念头,就不会有自杀的行为与结果。

人在一生的数十年岁月当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问题,虽然让人感到生活艰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思想上、心情上千生万死,从中慢慢进步。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困难,就想一死了之,总以为死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想法。

所以,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死并不能“一了百了”,生命是随著个人的善恶业报而一再相续不断的。所以佛教讲“善终”,唯有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逆境,生命无法承受之轻?

不正确对待逆境会引发痛苦和烦恼。所有人在现实中都会遇到逆境:生病,亲人去世,儿女教育、夫妻感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遭受天灾人祸等等,这时,我们往往陷入痛苦的深渊,继而指责社会,指责天地。

为什么逆境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恒常的设定,它是以自我需要为中心的,比如我应该是健康的并长命百岁的,有情人就是应该永远在一起,我所有的朋友都应该对我忠诚,我的事业甚至其他一切都应该顺利,所有的天灾人祸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但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是这样的一个好人……有了这种恒常的设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依赖,一种需求,甚至一种贪著。它使我们无法接纳无常。

若说有千百个理由可自杀

归纳起来只是“妄想”而已

面对变化,一般会进入两种状态,一种是贪著,一种是嗔恨。

因为贪著就会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就会依赖,依赖就不希望变化,一旦变化,内心就无法承受;嗔恨就是对立、愤怒甚至仇恨等具有破坏性的情绪。这就是我们面对逆境不能正确对待时引发的烦恼。

接受无常是面对逆境的智慧。《易经》上讲,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变化的,无常代表着一种宇宙的规律。我们内心有“常”的概念,就会产生一种永恒的期待和幻想,但它跟世界的真相是不符合的。

而当我们能够面对一切变化并接纳它,任何变化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接受无常是帮助我们面对逆境的重要智慧。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有其必然性,这就是“因果”规律。改变环境从改变自己入手。比如我们身体不好,跟饮食不健康、生活无规律、不运动或者我们杀业太重有关。

古佛说:“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泡沫聚在一起,因为它是地水火风四大聚和而成的。内心如风,风是没有形状的、看不见的。如果有人说:我心痛,我心烦恼。你就问一下自己:你的烦恼是不是有形状的?风会不会有形状呢?当然是没有。你认为的烦恼只是一个习惯、一种风气而已,只要用净念一转过来就好了。

解放苦难,耕耘三种福田

想有福报就要培植福田,耕耘福田。佛法认为人的一生有三种福田:悲田,恩田,敬田。

悲田来自于慈悲心。

如果没有具备慈悲大爱,做再多的慈善行为,都不能称为慈善,慈善的本质是慈悲大爱。面对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当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摆脱痛苦,可是没有能力摆脱时,我们能够从慈悲心出发,帮助他们获得快乐、解决痛苦,我们就能获得极大的福报。

恩田来自于感恩心。

父母、兄弟、姐妹、老师、亲戚、朋友,社会大众,天地、太阳、草木,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应感恩。因为有了这一切的存在,我们才能很舒适地生活。每天都带着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做一些回馈他人的事,福报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会看到一切人都很欢喜。因为感恩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能让我们产生幸福和快乐。所以,感恩心不仅仅能在结果上产生幸福,同时这个行为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敬田来自于恭敬心。

恭敬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健康和正向的心理,当一个人的心处在一种非常虔诚和恭敬的状态时,他的内心是纯净的,他的生命状态是幸福的,当他带着这个心去面对那些有德的人时,这个清净的心和他所恭敬的善知识的心、佛菩萨的心就能够相应,发生一种连接,就会获得很大的加持和福报。

所以培植福田要建立三种心: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

这三种心就像产生福报的发电站,源源不断地产生福报,让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健康,心灵越来越健康,这种正能量还会招感外在世界的正能量,因为有什么样的心,就会跟什么样的世界相应。

愿以上述文字,为自杀当事的不幸者作深深的祈祷,为同类困境中的迷茫者求真切的平安!

愿我们尊重生命的一切赠与!

愿我们敬畏自我善待一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